“三千里东海波涛,七十二座悬水岛。”暑假跟随父母来到舟山,我才真正读懂这句诗的壮阔。这座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群岛之城,用它的浪花、梵音和渔火,为我谱写了一首山海交响曲。
清晨的普陀山笼罩在薄雾中。沿着香云路拾级而上,耳畔是时远时近的钟声,石阶缝隙里钻出倔强的野花。最让我震撼的是南海观音像,33米高的金身塑像俯瞰众生,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莲花座上,仿佛给整座山镀上了慈悲的光晕。
傍晚的沈家门渔港是另一番热闹。码头边,古铜色皮肤的渔民正将银光闪闪的带鱼装箱,空气里弥漫着海鲜大排档的烟火气。我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把嵊泗螺酱抹在烤年糕上,咸鲜的味道瞬间在舌尖绽放。
最难忘的是东极岛看日出。凌晨四点,渔船在墨色中划出一道白痕。当太阳从海平面跃出的刹那,整片海水像被点燃的蓝绸缎,远处有渔船拖着长长的波纹驶过,宛如一幅动态的《千里江山图》。
回程时,我收集了一瓶舟山的海浪。摇晃瓶子,仿佛能听见观音脚下的潮音,看见渔港不灭的灯火。这片山海教会我的,不仅是风景的美丽,更是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就像渔民们千年来所做的那样,既向海洋索取,也用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