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北风来了,冬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犹如披上了一层白色的绸缎似的。山上的积雪多起来了,水面结起冰了,白天变短了。
小草上铺满了积雪,软软的,白白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扔几个雪球,堆几个雪人。风冷冰冰的,草白花花的。
饺子,馄饨,汤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在超市的售货架上注视着路过的人们。商品带着一种特别的香味;闭了眼,那饺子、馄饨、汤圆仿佛已被塞进了嘴里。售货架旁顾客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大大小小的购物车开来开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就过了一个晚上,树上便积满了犹如花朵一般的雪。雪里带着树叶和小草的气息,混着冰的味道,还有梅花的香味,都在那皑皑的白雪中酝酿。鸟儿们看了自己的老巢最后一眼,便成群结队地向南飞了。
北风是最寻常的,一刮就是一整天。可别恼。看,风把雪卷起来,像白雾,像糖霜,密密的,人家屋顶上漂浮着一层白雾。积雪的地面白得发亮,结冰的水面也闪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神秘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慢慢走的行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背影在白雾中朦朦胧胧的。远处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在北风中微微摇动。
冬天像白色的面纱,蒙在了大地上。
冬天像一把利剑,把寒冷深深地刺入天空和大地。
冬天像一条巨龙,刚刚从沉睡中醒来,像大地喷出了冰冷的气息。
教师点评:作者借对朱自清的名作《春》的仿写,为我们呈现了冬日的景象。在仿写中,作者首先很好地把握了原作的语言风格、行文模式、内容角度,其次全面地捕捉了冬日景象的特征、特色,从而让文章既不失《春》的格调,又充满了冬的韵味,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文章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题目只有一个字,却是个错别字,不仅影响了文章给人的印象,还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实在是致命,需要多加仔细。其次,对原作的仿写还要注重对原作内涵、立意的把握。原作作者写春,还借“春”的意象内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人格、自由境界的追求。而文章欠缺对立意的彰显。再次,对内容的模仿不够严谨,“风”的描写相比原文显得不够细致充分。作者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文章做一定的完善。总体来说很不错,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