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开始,父母总会在节日的时候带着我跋山涉水回到故乡,与爷爷奶奶吃一顿团圆饭,和乡人聊一聊家乡变化,起初,我是不太习惯的,讨厌这里是穷乡僻壤,讨厌这里没什么像样的玩具,讨厌这里的道路尘土飞扬。但是父母也不教训我,只是沉默,然后说“长大你就知道了”,然后,我便真的是长大才知道,父母坚持的,是一份怎样的浓情。
后来,爷爷去世了。当我想到没人会再带我在田野里认识各种植物时,眼泪一下就止不住了。故乡在,那份感情就在,从此,见到故乡,仿佛就见到爷爷一样,这便是乡情的痕迹。
为了不让奶奶孤单,我会经常和奶奶打电话,虽然写信已经不是常用通讯方式,但家书一词却依然寄托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上,既是一个电话,又是一张车票,既是一份特产,又是一顿餐饭,既是吹向故乡的风,又是南归的雁。我想,父母就是想把这份对故乡的思念传达给我。
再到后来自己独自在寄宿制学校上学时,更是加深了我对故乡的理解,故乡是一个港湾,能让你放下所有的疲倦,到各家吃点特色各异的饭,与朋友在大自然中畅游,故乡是一首歌,唱着人生四季,喜怒哀乐,故乡是一首诗,蕴含浓浓深情,没有私心,故乡是一幅画,印刻着千年流传的思念。一个人时,一缕风,一朵云,一片落叶,都会让人联想到乡情,想念爷爷的太平古调,想念奶奶的糯米花糕,想念父母的绵绵柔情,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
其实,故乡并不惹人讨厌呢,穷乡僻壤又何尝不是神仙之境,世外桃源,没有玩具但却有十里桃花,长亭古桥,道路虽尘土飞扬,但那却是归乡之人最怀念的跳跃着的黄土。故乡果然最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