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赞誉“刚”,认为坚强之人方可称雄天下,而我们容易忘记,柔软也是一种力量。
有时候,我们对刚柔的理解太浅层了,认为“柔”便是向人示了弱小的一面,是为人所耻的,其实并非如此。柔,不是柔弱。外表柔软的不代表内心不坚强,恰恰是因为内心的坚强,才可以无畏显出柔的一面。内心有了沉淀的力量,外在因而随和平易近人,他因此有了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力量,可以宠辱不惊处于世中,融入社会,别人的恶语恶行伤不到他,因为他都可以用外显的柔软避而化之。相反,内心畏缩的人往往将自己藏于层层防备之中,摆出坚硬的外壳不令人亲近,看上去刀枪不入,然而那种没有底气的坚强一攻即破。
同时保持柔软方可因势而变。如若做什么事都要死撑着坚硬的棱角,定会四处碰壁,撞得满身是伤。柔软莫过于水,而其“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正是因为它能因势改变自己的形态,而去顺应时局变化,化解敌人攻击。太极是个很好的例子,看似一招一式缓慢柔软,但却能将对方强硬的攻击化开,借力从而制胜。有了这份柔软,就可避免面对问题时鲁莽地硬来。李广带兵,被匈奴大军围困,他没有强攻突围,而是顺应着匈奴担心他们是诱饵的心理,干脆丢掉马匹兵器,看上去愚蠢示弱的举动实际上却是巧妙骗过敌人,从而安全回营。若是当时贸然突围恐是被杀得片甲不留了。
柔软更是一种不露锋芒,而成大器的智慧。勾践若忍不下这一时的柔,就不会有后来卧薪尝胆,一举反败为胜的奇迹。把所有本领都显露在外,终会被人识透而找到弱点,相反,选择韬光养晦,而以柔软示人,才是将力量积聚起来,以获得最终成功的方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也正是依靠着收敛了锐气化为柔软的力量而达成的。
我们不否认坚强的重要,在一些有关尊严的重大时刻,坚强的态度和行动是必须的,我们所支持的柔软是在有着坚强内心的前提下,造就的以柔胜刚的智慧与力量。
不仅是锋芒毕露的坚强,我们的人生中更需要有一份如水一般柔软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