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饺子,对,就是大家熟悉的面食。
你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就已经被中国人发明啦。不信?你可以去博 物馆里瞧一瞧,至今还有我祖先碳化以后的身影呢!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成为中国人偏爱的面食,还常常成为新年餐桌上的主角儿。
也许,是我的包容。你看,我可以包容任何馅儿,喜欢素的就来点角瓜子脸虾仁或番茄鸡蛋,喜欢混的就来点三鲜虾仁或萝卜羊肉,反正啊,你爱吃什么就可以往里放什么,我永远包容,永远可以接受。
亲爱的读者你就会问了,包子和汤圆不也包容万物吗?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优势吗?
我想了想,也许是我极强的适应性,也可以说我更懂得变通。可以煮、可以蒸还可以煎。你试试蒸汤圆?再试试煮包子?哈哈,似乎都要成为黑暗料理呢!我们饺子家族还会根据南北各地的饮食起来变我们自己的样貌,你看,粤菜里的水晶虾饺就是我的兄弟,晶莹剔透,成为点心里的王者;还有这菜里的芋皮饺久煮不烂,成为佳节聚餐不可或缺的珍馐。
可是,光有这些优点还是不够的。在我身上,蕴藏着中国人的美好期待。你看我的样子,是不是很像一个小元宝呀?逢年过节,一个个小元宝挨挨挤挤,把一个个瓷碗都装扮成了聚宝盆。还记得饺子里找硬币的习俗吗?准备总是悄悄地把藏有硬币的饺子放进儿孙们的碗里,让幸福和幸运代代相传。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在中国北方,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远行之前都会吃一顿饺子,寓意出行圆圆满满。
我是饺子,无论我是什么皮儿,都是黄皮肤,无论我是什么馅儿,都是中国心。我的包容,我变通的智慧,我对于家人和朋友的一份牵念,都让我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美食。让我香飘华夏的同时,还香飘海外!
教师点评:文章有条理性,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借物喻人,借这篇状物散文表达了自己炙热的情感。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