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或浪漫或雄浑,宋词或豪放或婉约,元曲、小令或率直或浅白,亦词亦曲。然而……
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文章。在这和平的年代,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着:“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书声琅琅,我好像忽然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目睹了遍地狼烟、民不聊生,听到了枪声乱响、哀鸿遍野。我甚至还看到了那个被折磨的遍体鳞伤的诗人,饱含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痛心疾首。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戴望舒的《雨巷》,那昏暗的雨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到了现在,他一定找到他的丁香姑娘吧,他们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痛苦,穿过了这狼藉的土地,消去战争的硝烟,应该都走向了光明吧。
郑愁予在《错误》中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于是我深深沉浸在这首诗中,体会着那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意境。
江南连雨,雨碎荷塘。翻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于书卷中与林徽因相逢。书卷中,她轻轻吟唱着:“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我看着她,浅笑安然,想起这个极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才女,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于是现代诗成了我的信仰。就这样,心中的种子慢慢破壳。
课间与同学一起说笑,我脱口吟出了顾城的《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一个人静想浮生时,我不由想起了海子和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着他浅笑安然,想起他的淳朴、欢快、孤寂悲凉,浮躁的心,瞬间得以平静。
如歌如梦的诗情,在我心中翻涌。
就这样,心中的种子在慢慢萌发,心中的种子在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