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灭种的危机威胁着千年古国----大清王朝。
侵略者的枪炮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苦苦寻觅。在漫漫黑夜中前赴后继,探索前行。
有这样一批仁人志士:林则徐,魏源,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既主张坚决提抵抗外国侵略,又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拉开了中华民族睁开眼睛了解世界。迈开步伐,走向世界,追求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尤其是林则徐,他为了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组织,人员,翻译。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批比较系统的介绍西方地理的书。他还翻译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集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言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林则徐着手加强改善沿海一带的防御力量。林则徐还专门从国外买来两百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改革派,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驱。林则徐记住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又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新风。林则徐开始把忧患与发奋求索与开拓,爱国与重民,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结合起来,从而开拓了近代爱国主义潮流的新方向。
19世纪40年代,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是朝廷中的有识之士猛醒。开始认识到海权的意义,于是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军工,筹备船政,培养海军人才,组建北洋,南阳,广东,福建四支舰队。
林则徐,魏源等先驱“开眼看世界”,为近代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如,魏源成计划用250万两白银的国防经费,组成一支拥有110艘西式军舰和3万名官兵的海军力量,可谓雄心勃勃。
然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顽固的闭关锁国政策,愚味落后的文化……林则徐,魏源等先驱纵有万般理想,也只能远眺大海空悲切,中华民族远航大海的征途,可谓恶浪滔滔,航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