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只因为你没有看出别人眼里有表情,就认为他并不悲痛。”
生活的枯燥、日子的琐碎、外界的压力常使心灵负重,而时间是一样的,世界也是同一个,每个人也都在承受着自己生命的重压,生活的不同与看待生活的方式则影响了心灵在负重之下的色彩与活力。
有的人随着时代的潮流而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于追功逐利,慕求繁华与富贵,可是,城市的灯红酒绿、霓虹灯的五彩斑斓、金银珠宝的璀璨夺目终究难以掩饰心灵的空洞与贫乏。他们有些却沉浸在所谓的殿堂之上,四处张望,自以为为宇宙万物之主,而更多的,还挤在人群中踮脚伸颈眺望......
有的人则自以为超然物外、看破红尘,坐在自家楼阁上,俯视着那不断翻滚的人潮,轻蔑地勾起嘴角,嘲讽着世人的万千姿态,有时忍不住了,则以手中的笔为武器,把“言论自由”当防具,大张旗鼓地宣扬他们以为的“精神境界”,另一边,又恃着自己的“名气”而沾沾自喜。
还有的人,既不那般无知,亦不此般无畏,正是因为有知与有畏,他们苦苦挣扎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于美好与残酷之中......在别人表情的浮躁与浮夸里,只看到周围有数不尽的无知者与无畏者,于是,一边愤世嫉俗,一边同流合污。心灵在寂静里不断提醒自己坚持下去,却又在喧嚣之中被世界一次又一次打跨,便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所谓规律、所谓真理。
有些抱怨几句,烦躁一会儿,对于现实,他们心中本就有着还未被否决的答案,只是,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然后,在痛苦的折磨下,继续上路了。
有些程度深一些,他们渐渐地、越发地意识到生活的残酷,开始对世界失望,开始变成虚无主义者,开始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寻找解脱。他们希望着外界的曙光,却又拒绝着。他们以冷淡的眼光过着日子,尝试着将痛苦埋藏在心中。而当生活再次搅乱这冷淡,在心中积蓄许多甚至“发酵”的痛苦总会再次爆发。
有些则在饱经忧患之后,一边对世界失望着,一边却又在鼓励着前两者去相信生活
“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是的,我们的缺会认为自己便承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最大的痛苦,在周围人的欢声和笑语中,承受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之重。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也正是这不想通的悲欢,每个小我便在属于自己的独特悲欢里挣扎,挣扎久了,便开始质疑时间的真实性。
泰戈尔曾说:“寂静在喧嚣里沉默不语,沉默在黑夜中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世界从未欺骗任何一个人,只是在每个人面前展现出的不同,而决定展现出来的是什么的,则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同样,痛苦对每个人也是平等的,只是人们常常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拿出来招摇罢了。“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不人。”毕竟这是人类不肯轻易屈服的本性在作怪,故也成了这个社会的通像。
既然痛苦总是逃不过的,又何必被它所束缚呢?既然我们活着,就当如简媜说的“活着,就要活到袒胸露背迎接万箭攒头,犹能举头对苍天一笑的境地”;而人被赋予的功能是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那么又不妨学着苏轼“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如果真的已充满对世界的失望,那么,请记住罗兰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只有当年面对着生活的痛苦之时去面对生活,你会发现,你的心灵变得 更有温度,更有色彩,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