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其中,令我最喜欢的还是广西三月三的民俗文化。
三月三是我国壮族的传统节日,每逢三月初三,广西一带人们都会兴高采烈地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以庆贺“三月三”的到来。
这一天,人们会做广西特有的五色糯米饭,它是用枫叶、红蓝草、黄花菜、糯米制成的。其黑色是由枫叶嫩茎之皮晒干后泡水而成;其红色、紫色则是由颜色较浅、叶片较圆的红蓝草叶片和叶片稍长、颜色较深的红蓝草叶片用沸水泡制而成;其黄色是由黄花菜熬出的黄色水;其白色就是糯米饭本身的颜色。一出锅,香气扑鼻,那五色糯米饭装在盘里,就好像一颗五彩斑斓的水晶一样,还冒着些热气,真让人垂涎欲滴!分别吃上一口香喷喷的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准会令你唇齿留香、赞不绝口。
“三月三”当天不仅会做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有趣的对山歌活动也是三月三的民俗文化之一。你唱一句,我唱一句,直唱到对方想不出来歌词为止。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对山歌比赛,如果对得激烈的,这边唱完,那边又接着对唱,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好像这场比赛不到天荒地老、猴年马月都比不完。
三月三的时候,有些人家也会织壮锦,壮锦不仅色彩艳丽,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以壮族为代表的壮锦就是用棉线作为地经,麻线作为地纬,平纹交织而成的,图案各种各样,有鸟语花香的花鸟纹,有惟妙惟肖的龙凤纹,还有错落有致的几何纹……数不胜数。壮锦的制作工序虽然只有十五步,但耗时却非常长,仅仅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壮锦就要大约一百六十个小时完成。因为壮锦耗时长、耗精力,所以只要稍有一丝一缕穿错,就会前功尽弃。壮锦也很难用现代先进的纺织机编织,只能用纯手工编织或用很古老的、专门编织壮锦的纺织机编织,因此产量极低,这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传统工艺之高妙。壮锦不仅织起来难,而且价格也相当昂贵,仅仅是在网上手工编的六尺壮锦布料,都卖一百人民币以上,人们都不得不自己编织。那一张张壮锦,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三月三的民俗活动还有很多,在这里就先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能够来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来体味一下“三月三”文化的乐趣吧!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作前做了充足的资料收集和观察积累。文章主题独特,介绍详尽,引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