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鼠疫在欧洲肆虐,为了躲避瘟疫,23岁的牛顿被迫离开剑桥大学,在家乡开始了一段独处时光。牛顿利用这宝贵的独处机会,创立微积分基本定理,发现日光的七色光谱和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确立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一举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因此有人把牛顿这18个月的乡间隔离生活称为“牛顿的神话”。
同样,爱因斯坦早年默默无闻,却在独处中创造出了相对论;梵高生活清苦,却在独处中留下令后人惊叹的艺术瑰宝……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科学试验,要想有所成就,都需要潜心学习和钻研,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独处。我国古人对此也有相似认识:求突破要闭关,需反省则静坐。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独处时,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明晓不足,涤荡心灵。只有珍惜和创造独处时光,努力学习、磨练心性、思考沉淀,才能增强本领、拓宽视野、提升素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懂得珍惜独处时光。他们在闲暇独处时,手里握着手机,聊天、追剧、刷视频、玩游戏,从最开始的“就看一会儿”“就玩一会儿”,到最后根本停不下来,以至于把拟好的计划忘得一干二净,再抬头,美好的时光悄然已逝。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独处时光切莫白白浪费掉,懂得珍惜并利用好这个黄金时段,就能让自我增值。要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修养,就要把独处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想拥有强健体魄,独处的时候就多去运动锻炼;欲成为岗位尖兵,独处的时候就多把时间花在钻研军事技能和专业理论上……总之要加强自律,做好自我管理,在慎独中实现独处时光的效益最大化。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对独处的重要性做了论述。作者巧妙地将事例作为开篇,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吸引力,进而又补充几条事例增强说服力,而后进行正反两面、逐步深入的论述。文章布局合理,论述严密,主题新颖,立意深刻,给人以干脆利落、畅达有力之感,很棒!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篇幅较小,给论述的深入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建议作者对后两段的论述再进行一定的补充,让论述更加丰富、深刻,从而带给人更多的启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