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就一切 ——读《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有感

初一 读后感 1079字
2020-07-05 12:52:14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题记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月球轨道;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的背面……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奇迹,那都是千千万万,用劳动的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

自改革开放的辉煌数十年来,我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年复一年地刷新着我们家乡和祖国的变化。今时今日,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却需要另一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业的人。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在我眼里,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创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刘云清,在工作岗位上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1996年,刘云清进入研究所此后的20多年,他每天晚上琢磨机器的构造。如此一来,当他行走在车间,总能从轰鸣声中听出“生病”的机器的“病灶”。当刘云清产生“自己研发一台国产数控珩磨机”的念头。他说干就干,为了做好改造,刘云清干脆吃住全在厂里,他耐着性子挨个儿做机械调整,每个环节都凭借手工做到偏差最小。经过近一年的潜心研究和数千次的反复试验,经过无数个没日没夜,终2019年他成功研制出了为高铁齿轮箱体做清洁工作的设备。

正是劳动成就了这一切啊!他凭借着劳动,创造出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和光明的未来!

“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更凭着一把焊枪、一双巧手、用精湛的技术焊接出中国制造的高速列车。

1987年,李万君进入股份公司工作。当时的生产条件就好比如“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车间里,火星乱溅、烟雾弥漫已是常态,夏天里,李万君举着近2300摄氏度的焊枪在烈焰中工作,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衣服更是挥汗如雨;冬天里,他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水池里工作,刺骨寒冷的冬天无情地在她的衣服上挂着一层层的厚冰。同进公司的28个同事,一年后离职了25个,只有李万君选择了留下。工作的十年里,他不断地钻研,不断代表公司参加焊工大赛,成功成为了一名全能型焊工。

当在外国专家都说传统的焊接法根本无法完成列车架横梁与测梁间的接触环口的情况下,李万君带领他的团队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实验、反复论证,最终最终创造出一套“架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功突破了难题。

他成功演绎了劳动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没有困难。

我们的祖国正是因为有这样锲而不舍,忘我工作,献身祖国的引领者。他们,激励着更多的人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劳动,是实现人生梦想,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力量和动力源泉。他们,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一颗深深的报国心。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无论是实现美好梦想,还是成就壮丽事业,亦或是通向美好生活,唯一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习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放的不再是劳动力,而是创造力。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是实现梦想、价值追求的黄金时期,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得脚踏实地,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