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狗·猫·鼠》心得体会

初一 读后感 918字
2023-10-05 23:19:23

说起仇猫,鲁迅先生认为自己认为是理由充足、光明正大的: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抓到猎物,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到自己玩厌了这才把它吃下去,颇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并且它是和狮虎同族的,却天生有一副媚态;而且它还经常在半夜嚎叫,闹的人心烦,不仅如此它还杀害了许鲁迅先生所养的隐鼠……

在我个人看来,猫的性格也并非如此,它的本性是贪玩,也懂得感恩。鲁迅先生仇猫的原因看似那么荒唐,有那么多偏见,难以理解,其实都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不同资产阶级对于自己上级的人会阿谀奉承,对于自己下级的人不仅视而不见,有时甚至还施行暴力,鲁迅先生借猫的媚态来讽刺那些“正人君子”长篇大论、繁文缛节。表面上是在仇猫,其实就是在批判资产阶段的文人高谈阔论以及那现实阴险的嘴脸,尖锐而形象的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猫”

鲁迅先生还还告诉我们,老鼠并非全部都那么讨厌。他追忆起童年时代,他救养了一只可爱的小隐鼠,但却遭到他人的摧残。就像“坏人”“强者”被人追捧,而“好人”“弱者”却被人责骂,摧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恶。

在动物界中,虽然没有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动物可能是不干净,凶残的,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而人呢,为了自己的贪婪欲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打着“正人君子”“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的名义来为自己得利益,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鲁迅先生在文中说:“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海保家的资格”而鲁迅先生也在下文中提到。”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实在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而被裁汰。”而那些中国的官兵,实质是纵恶养奸,纵容奸恶,无比虚伪。

鲁迅先生富有讽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爱憎分明的情怀,因此他才能毅然下笔,弃医从,他明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他用不同的方式,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激起民魂,鼓舞国家的士气而创作的这篇文章——《狗·猫·鼠》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