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满天的纸飞机是我们对你的敬意”——题记
枯落的树叶,杂乱的草丛,无人修剪的花园。这里是池塘之底,一所简陋偏僻的学校。池塘之底,顾名思义,见不到光的地方。这群见不到光的孩子们过着严苛,毫无人情的生活,是犯一点小错就会被罚抄、关禁闭的生活……因为这里没有理解和鼓励,没有安慰与温暖,所以这些孩子才会变得如此顽劣,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故意弄伤校工的眼睛,翘老师的储物柜,唱侮辱老师的歌曲……所有的人都觉得这群孩子“品性劣,质难琢”,唯有那位新来的老师,从中找到突破口,治愈了他们的灵魂,他就是马修。
马修实际上是一名音乐家,但同法国大多数音乐家一样,他只是音乐世界中的无名之辈。迫于生计,他来到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面对这样一群无法无天的孩子,他先是用自己的行为庇护他们,在校长发现他们在厕所捣蛋时说“我们在合唱”;偶然发现孩子们干净纯澈的嗓音,于是组建了合唱团……为他们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马修公平客观的看待着每一位“坏小孩”,温柔的理解着每一位内心温柔的学生。比起罚抄和关禁闭,他更愿意用一两句玩笑来打趣。他给孩子们编着歌,他为孩子们说着话,这一举动就像一颗种子落在石缝中,在雨水的浇灌下,竟也歪歪扭扭的发了芽,开出了花,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校监们也找回了自己的爱与仁慈。这时候的校园,因为这名老师,而活了起来
公爵夫人来聆听他们的演唱,校长却将马修的功劳抢去,但马修又能说什么呢?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解释,难道不是徒劳吗?合唱到最后他给了莫瀚奇机会,让他唱出了自己的独唱。少年清澈的歌声,如夏日的汽水般沁人心脾。在那一刻,莫瀚奇的情绪纷繁复杂,可能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被原谅,被温柔以待的幸福。
学生纵火,校长推卸责任,马修也被辞退,他甚至不允许看那些孩子们一眼。但在他即将走出校门时,漫天的纸飞机飘落下来,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孩子们被困于高塔之上,铁笼之中,但他们的心没有。他们的心早已随着歌声飘走,飘向诗与远方。
在这部电影中,很多人喜欢马修,喜欢他的幽默和蔼,喜欢他救赎了这些孩子们的灵魂;有人喜欢莫瀚奇,喜欢他天使般的面孔,喜欢他如白衬衫般清澈的嗓音……但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个乖巧又木讷的小孩——派皮诺。
在影片的开头,年迈的派皮诺去找莫瀚奇,在他疑惑的目光下派皮诺笑着说:“我爸星期六来接我”莫瀚奇才恍然大悟。他是星期六的孩子。
莫瀚奇时派皮诺比不上的。就像那个学监所说,莫瀚奇有天使般的面孔,他用特有的冷漠保护自己,歌声也如天籁般动听。可派皮诺不行,他没有强悍的身躯保护自己,也不会装出冷漠的样子,更不像波比那样会写文章受校长赞赏。他是个略有点呆痴的孩子,所以才会有人欺负他,不给钱就不让他上楼睡觉。在马修来之前,更没有人会去保护这个连暗示都看不懂的小孩,就是这样呆傻他也有他自己的爱,他可能不知道他爸爸去世的消息,他在门口等着;他也许知道,他仍会在门口等着,因为他的爱,他的爱不会死。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派皮诺可怜,所有人都在歌唱,只有他在那坐着,一个音也唱不出。看完后又觉得他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遇到了马修,马修让他做助手,帮他递东西,每当看到那双小手托起一个东西,郑重的递到马修手里时,心中的温情就肆意流淌在全身。
派皮诺也等来了他的星期六。他在马修老师离开前追上了他,和他一起坐公交车离开。应该也只有马修会给派皮诺这样的关心,会照顾他,帮他教训勒索他的人,最终养育他。是爱给了他离开动力,也是爱给了他向马修告发莫瀚奇的勇气,也是爱让他在星期六跟着这位秃头天使坐上了通往幸福的公交车。
谁说我们一定要聪明?谁说我们一定要美貌?当然你可以像莫瀚奇那样优秀;但你也可以像马修一样和蔼宽容的对待一切;你也可以像派皮诺一样用爱盛满人生。我们或许不会用歌声去吟唱出动人的音符,但我们可以用爱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活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在最好的年纪,我们无坚不摧,无所不能,我们更不该坠落在阴沟里,去消散自己的光芒,荆棘中会开出玫瑰,池塘底也有歌声,我们的生命,更是盛满爱与希望。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看过影片后的感受。文章感情真挚,感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