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列破旧不堪的火车,一个外国男子坐在中国人群中格外显眼。耷拉的脑袋写出他的疲劳,但在他的梦中依旧有着兴奋。他就是第一个进入苏区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红军充满了好奇心。
车厢内的乘客斯诺有了不小的收获。一青年人与斯诺聊着关于政治的话题,解开了红军是否是赤匪的疑问,青年客观叙述了他对红军的看法,写出了中国青年的真诚真实。那位老太爷深知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主义的罪恶,学识不博,对红军是抱有支持态度的,侧面突出红军深得民心,不像地主那样残酷冷漠,只顾自己利益。
到达陕西,周恩来骑马亲自迎接,写出了中国人待客的热情,是个文明中外的礼仪之邦,印象最深的是少年先锋队队员小鬼给斯诺成了意外,巨烫水之后调皮的笑了一下,对斯诺的味具有极其不满,让斯诺感到了震撼,一个小孩能具有如此大的自尊心是斯诺所敬佩的写出小鬼的活泼可爱,自立自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不让他人看低自己的良好品质。
从斯诺与毛主席的相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有不薄的情谊,斯诺希望中国富强起来的心愿深深触动了毛泽东。对斯诺的真心实意,毛主席赞叹不已,与斯诺结成好友,并让斯诺放心,他会带领中国脱离水生火热之中。崇高而伟大,奋发而斗志。
历经百年,重振了山河梦,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三次访华,与毛主席见面,可能对于他来说这次探访中国不是旅程,是回家。
看向繁星璀璨的天空,那份坚强一直胸涌在心中,曾经的种种牺牲如今望向天空大地,整个中国,我们的祖国走向了繁荣昌盛,我们应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不愧祖国,不负为我们牺牲的英雄!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真实,语言生动,情感细腻。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看过影片后的感受。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作者能够联系自身而分享感悟,这篇读后感也更加彰显了书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