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于富贵那苦难的人生。又为其豁达的生活精神而感动,又或者说更是一种为其欣喜与欢乐吧。
想到福贵人生如此跌宕起伏。想他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往返,又或者他几乎没有得到,几乎时时都在失去。想知道他把最后与他为伴的老牛叫做福贵而提到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时的感受。想知道他一脸平静的诉说,他曾经的故事时的那种淡然。想知道“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浸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生活的穷困潦倒使福贵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的皱纹就如同他生命中的坎坷,里面浸满了泥土。如同布满田间的小道,那到底是有过层层的困难,又或者是他生命中无数次曾走过的小路,又或是通向另一方面的道路。
想曾经风流快活的富贵,在看到家里分崩离析时,到底有多么的痛苦悔恨,可是后来时间却又将他再次的磨平。又想那样温顺善良充满着爱有耐心的家珍,到底是如何有那样的温柔的?更令人难以想到且令人敬佩的是生活的艰难从未真正将他们打倒过,人性的顽强在他们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生活是很苦,但福贵在变好了以后,家里虽然穷困潦倒,但无论是福贵还是家珍,亦或是凤霞、有庆,他们之间的温馨也许是到了最后治愈福贵内心悲痛的最大良药吧。“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真的还有很多有感慨的。比如有福贵拿仅剩的两银元去给母亲找大夫时,却被拉上了战场,在战场上结识的春生,春生的媳妇生孩子大出血却又害死了有庆。仍记得福贵背着家珍走在有庆曾经常跑的那条路上时,所描写的场景“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见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还有后来凤霞,二喜,苦根不同的接二连三的死去。如此痛苦,让生活中的平淡都变得异常的幸福。
到了最后“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余华老师还在《活着》这本书当中揭露了很多其他的富有意义的东西。就像他在韩文版自序中写的那样:“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我知道,《活着》所讲述的远不止这些。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