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观后感

初一 读后感 1030字
2023-01-23 22:18:33

朦胧薄雾中,他的衣襟如绸样,悄声拂过河山,余点点温柔长存世间。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苍茫古道上,我看到了他,也遇见了自己。

他是我心中理想人格的代表——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且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终生不渝。他如此元气淋漓,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在少年时代,他便展露才华,意气风发,扬名天下,命运偏不如意,年少的一帆风顺使他的境遇变幻莫测。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至不惑之年,历史将他卷入洪流,一生浮沉于宦海之中,饱经命运的荣枯盛衰。

你若问我,他是谁?我会回应你,问其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如青山般静穆宏远,使人见之欣喜舒畅。如此,走近他后,他——苏东坡,便成为我心中的白月光。

有人曾说,人生若有不快活,那是未读苏东坡。他一生悲多喜少,同时他的精神也在一次次被贬中升华。从初到黄州的抑郁不得志,到他的内心全然松弛,笔锋的尖锐全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醇甜滋味。东坡完美诠释了“我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信仰。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不如说黄州成就了苏东坡,他在黄州之行中完成了蜕变,其诗词也褪去繁华,只留下经久不息的韵味。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不经历那些痛苦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我对西湖最初的印象,而东坡也与其有着不解之缘。失意时被贬惠州,着手改造水利工程,又疏浚西湖,留下清丽秀婉的苏堤。他在惠州欣赏山清水秀的美景,感悟捉摸不透的命运。他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

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在惠州安居下去之时,他又被贬谪到祖国的最南端——当时的儋州,现在的海南岛。此时的他无比落魄,只身一人独居儋州,算是真正的流放。“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这是他笔下的儋州,荒凉落魄可见一斑。但是他那达观的人生哲学,却不允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直到化为一抔黄土时也依然保有少年的诙谐和志气。

李健歌中唱道“命如山,运似轻舟,世间沧海”,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命运百转千回。不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他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走了一生。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有条理性,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看过影片后的感受。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