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更名为《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也有其特殊的含义,“朝花夕拾”字面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深层含义是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忆。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本鲁迅先生回忆往事的文集。全书共有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本书也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更流露出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情感。
如《五猖会》中写到“我”盼望着能见到一个繁盛的迎神一赛会,好不容易盼到了五猖会,内心十分高兴。正要出发去看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的兴致早已一扫而光。文章再现了“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扫兴和痛苦感受。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与厌烦。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点来写,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粗俗、不拘小节,但却真诚、纯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又如《狗•猫•鼠》,作者一开始就写那些个文人对自己进行诬蔑,接着又说明自己“仇猫”的理由有四点: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我”以为它吃了自己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知道了隐鼠并非它所害,但“我”对猫仍旧生不出好感,何况后来它确实吃了小兔子。而文章后面写自己已经改变了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却又有些迫不得已的意味。不过,下文将自己对待猫的态度和官兵对待土匪敌人的态度作比,写出了对当时军阀政府纵容邪恶,不能除恶务尽的强烈讽刺与不满。文章的最后几句又用反语讽刺了那些御用文人纵恶养奸的反动实质。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碍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对“人的解放”的愿望。本散文集虽写出鲁迅先生儿时那段辛酸苦楚,但他字里行间中总露着天真浪漫的感情。
教师点评: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具体,文笔流畅,见地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朝花夕拾》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作者能够联系自身而分享感悟,这篇读后感也更加彰显了书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