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温暖的阳光洒下,照射在我手上的那本《朝花夕拾》上。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这些散文曾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作者在追怀少年时代的往事时所创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诚挚怀念,又真实地描述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 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应了那个时候的社会生活的一角。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到处嬉戏玩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和《范爱农》中,阿长和范爱农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人,一个是善良真诚的阿长,下层的劳动者,她的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另一个是政治倔强的范爱农,他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有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 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