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小节,才能够悠然自得,不为生活所累;秉大义,方能一身正气千古垂范。——题记
最近在一次阅读了《为自己鼓掌》这本书。读完,感触颇深。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粗心”爱因斯坦》。这个故事讲的是爱因斯坦所做的一系列“囧”事。虽说“囧”,但读完不由得对他万分钦佩,自叹不如。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名家中的名家。对人类的贡献数都数不清。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回家总是忘带钥匙,讨论惯性吃不出鱼子酱的滋味,忘记自己住在哪里。他似乎不注重这些生活上的小事,只愿思考与工作有关的事,与科学有关的事。
宋朝王安石任宰相时,苏轼曾“自私”改过他的一句诗。王安石很生气,认为必须得给他一点教训,便把他贬到湖州,官降三级。后来,苏轼在湖州常写诗嘲讽时政,被李定的人获悉,说是“不满朝政,讽喻圣上”,被关进乌台监狱。这时,王安石挺身而出,上书圣上,这才赦免了苏轼。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是“秉大义而疏小节”的人,比如张恒会几个月不洗澡,王安石就算脸上沾了黑灰也不知去洗。在这个故事中,苏轼的身家性命是“大义”,王安石必须要守。至于苏轼的官,大不了以后再给他调回来嘛。
外国也有类似的事。1861年3月4日,林肯在白宫门口发表就职演说,不知该将帽子放在哪,这时道格拉斯接过了他的帽子。事实上,他俩称得上是一对冤家,而道格拉斯却不计前嫌肯帮他。他们的真实的想法,我不知道。但如果用“秉大义,疏小节”这句话来解释的话,我宁愿相信“大义”是一国之主的威信,而小节就是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
秉大义,疏小节,方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