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

初一 读后感 1557字
2020-03-12 07:06:18

在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中,旧时代的北京,数以万计的人力车夫挣扎在死亡线上,总能看见一辆辆油绿色的三轮车和四处奔波的那群人力车夫。而祥子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个从乡下来到城里的青年。尘世间的喧嚣与黑暗,会让他的命运有所改变吗?我怀揣着期待进入《骆驼祥子》这本书的世界......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出的是旧中国的真实图景,讲述了北平城里可悲的一幕。祥子原是破产农民,进城后当了人力车夫,那时候他虽然连一辆洋车都没有,只能拉租来的洋车。但他勤劳耐劳、好强、不屈,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一辆洋车。可好景不长,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拿走了他所有的积蓄,丢掉了较为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所谓的“爱情”让他身心都受到了伤害。

这一个个打击,他做过反抗,做过挣扎,可一切都是徒然。他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可很快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料理后事。这次打击,使他觉得他的生活愿望总“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然而,他心爱的小福子上吊自杀,吹熄了他心里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以前的喜爱拉车,到讨厌拉车,到最后的拉不动车;从先前的勤奋耐劳,到现在的自甘堕落;从先前的上进好强,到现在的自暴自弃。原来的那个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祥子,最后就变成了一具麻木不仁、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然而,数以万计的人力车夫都是祥子,却也不是祥子。而这一个个悲剧,不仅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更反映了旧时代北平的劳动人民的命运与遭遇。祥子的变化更是折射出老舍先生对这个社会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在《骆驼祥子》写的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老舍先生用看似平淡无奇的雨来说明祥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多么的黑暗,实则是用了雨所谓的“公道”来体现这个社会的不公道,他是对这个社会多么失望啊。也许,这就是社会,社会就是现实的、残酷的、悲哀的、无可奈何的。黑暗、喧嚣、不公平,一直弥漫在整个社会的天地之间,旧时代的社会是这样,现在的社会更是这样。社会不会有所谓的“公道”,也不会为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现在的人们都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可他们都忘了爱迪生说过的这个名言后面还有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也忘了环境造就一切。没有好的环境,即使你能吃得苦中苦,可是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中,你又几时能达到那所谓的成功的殿堂。而我们所看到的现在的马云、马化腾、比尔盖茨,我们都认为他们努力才成功的,其实不是,他们只是多一点点幸运罢了。人们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成功,就像祥子一样,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只是想要一个美好的生活。但结局不美好,故事是个悲剧,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难过,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欣慰,欣慰他曾经为梦想坚强过,欣慰他曾经为梦想努力过,欣慰他曾经为梦想好强过;也感到佩服,佩服他从前的上进,佩服他从前的好强,佩服他从前的勤奋。可惜最后他没有战胜自我,没有战胜旧时代。但我已经知道了,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如果你不努力,当你回首人生之时,仍有遗憾和后悔,在面对困境之时,仍为自己找理由。那你就会像祥子一样,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自甘堕落。所有请你尽自己最大努力,全力以赴,才能无怨无悔。

虽然《骆驼祥子》只有短短的二十几篇,但老舍先生并没有给祥子的经历挂上句号,故事没有结束,只是在等着我们努力奋斗,去开启新的故事,谱写新的篇章......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对小说的主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文中对祥子的性格和命运的分析细腻入微。引用了爱迪生名言来呼应主题,同时也引用了老舍的经典名言,把小说的主题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最后的结尾很有启示性,给读者留下了积极的思考和感受。总体来说,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