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语文老师的要求,我想我大概就会错过这篇精彩绝伦,万里挑一的科幻小说了。
《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科幻巨匠儒勒•凡尔纳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本书涉及知识面丰富,并且科普毫不僵硬,作者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同时,本书想象天马行空,一些在当时来看不可能、无厘头的事物,在小说中活了起来。文章细致的描写也令人赞不绝口,诸如“散落在沙地上的星星点点的海星、瘤状的海盘车,宛如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在我们走过时激起的微波中飘动着”的句子数不胜数。一部科幻小说,能在为读者展现科学之美的同时,还能保留大量文学色彩,这是绝无仅有的。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也是一绝。拿尼摩船长举例,这是一位疯子式的人物。他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出于某种原因离开了陆地,在海洋中生活。有时,他很善良,会把钱财分给被资本压迫的穷人;有时,他又歇斯底里,毁灭一整艘大船,连同船上无辜的生灵。他的根扎在陆地上,可陆地上已经没有容他的港。
出于对这部小说的热爱,我了解了它的背景。
小说的背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基础之上,而且和当时的殖民扩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那个时代,科技有了显著的进步,一个个伟大的发明在人的手中被创造出来,这让我们有了造物主般的成就感。科技的进步,使人人都渴望未来,憧憬未来。《海底两万里》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并且天衣无缝,这是亘古难求的。
在当时,潜艇之类的东西是怪物般的存在。但如今,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潜艇。这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类的幸运。
谁曾想,“2020”这个似远非远的年代,已经以不平凡的出场方式来到了我们身边。曾经我们想象作文中的常客“飞车”、“超级电脑”、“未来教室”却还是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拙劣的“科幻小说”中的事物能像《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一样司空见惯,而这面大旗,理应由我们00后来扛。
穿过风雨,斩断荆棘,或许在未来,“重启2020”不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