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读水浒传时,总是喜欢看英雄交锋和梁山好汉一次次战斗的场面,觉得很刺激,让我热血沸腾。看其他名著,也是只是看高潮部分,其他部分只是简略的看一下,没有体会到作者笔法的精妙之处。所以我对水浒传为什么能进入四大名著感到十分困惑,于是,这个暑假,我重新翻开了那发黄的书页,品读水浒。
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时,奸臣当道,官逼民反,以宋江为首的好汉在梁山逐渐壮大,最后,被朝廷招安,打大辽、征方腊,屡建奇功的故事。梁山好汉的总头领,天魁星宋江,是一位身材短粗,武艺低下,文不过吴用,武不过卢俊义的人,晁盖临死时的遗言也证明他并不看好宋江,可为啥宋江能博得大家的尊重呢?
首先,宋江为人大气,又孝顺,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天下好汉都佩服他,李逵,武松等无数好汉,哪个听到他的名字不是毕恭毕敬?宋江光有这几点,还是不够格当梁山泊的大领导的,因为梁山泊还有诸多如小旋风柴进这样的仗义疏财的人,但宋江也有他的智慧。什么?不信吗?请看。
在水浒第18回中,宋江要去给晁盖报信,让他们快跑,这种火烧眉毛的事,换作一般人,一定是快马加鞭,而宋江不同,他是“慢慢的离了县治”,这是为什么?宋江作为郓城县的名人,如果慌里慌张,谁都看得出来有问题,再加上他是晁盖的好友,不就更可疑了吗?这就是宋江的智慧了。再者,在第73回中,李逵误会了宋江,跟宋江闹,要砍宋江,宋江有没有与李逵拍桌子瞪眼睛?没有。宋江正人君子一个,没有抢女人就是没有,于是他把铁面孔目裴宣叫来,当众写了一张军令状,用事实说话,如果是他抢的,他就甘愿送出他的人头。事实证明不是他抢的。这告诉我们,凡事要以事实为准,拍桌子瞪眼睛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失去人心。看看这就是宋江的领导气概。
水浒的优秀,并不止这点,他对小人物的刻画也是逼真到了极致。七十二地煞的倒数几名,都是小杂鱼吗?都是跑龙套的吗?不是的,作者也给了他们绽放的时刻。就拿鼓上蚤时迁来说,一个小人物,净干些见不得光的事,而他却干出了风采。第56回中,时迁盗甲的细节太逼真了,险些让我以为施耐庵当过小偷呢。还有第66回中,如果没有时迁,大名府还不一定拿得到呢!还有还有,第98回,时迁的表现已经不能只用“精彩”来形容了,他孤身一人绕到了敌军背后去放火放炮,乱了敌军军心,这昱岭关才拿得下。明明是个小人物,时迁如何做成此等大事?时迁就是做到了。时迁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不看好,你就自卑,是金子总会发光,小人物照样可以成就大事业,照样不输大人物。
我想这就是水浒的魅力所在吧!这才是连金圣叹这种大才子都如此痴迷水浒传的原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书本,你会发现,不单水浒传,任何一本书都能为你带来崭新的情感体验,每读一遍你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让我们走进书的世界,一起阅读吧!
教师点评:在这篇读后感中,作者向我们分享了阅读名著《水浒传》的体会,着重分享了自己对宋江和对这部名著在细节刻画上的看法。作者分析了宋江能够成为总头领的原因,并用书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很有说服力,这样的形式还被作者用在了分析为什么说《水浒传》对小人物刻画非常出色上,细心、用心可见一斑。其实,读后感是非常接近议论文的一种文体,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作文体会到这一点。小作者在提出观点和论据上表现出色,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做一番改进会更好,比如将“水浒的优秀之处”作为主要线索,探讨“宋江”和“小人物刻画”,可以让结构明确,主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