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明镜——读《朝花夕拾》有感
夕阳西下,金银花的香气弥进纱窗,在书房内氤开来。轻轻合上散发着墨香的《朝花夕拾》,我仍然意犹未尽:鲁迅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是落花,残存着一丝童年的芬芳,是明镜,反射出美好之下的阴霾。
初读《朝花夕拾》,我从先生质朴的文字中,看到了美好的流年往事,闻到了记忆中的芳香。你看,在先生的童年记忆中,有在百草园中扫雪捕鸟的快乐,有迎神赛会前愉快的等待,有拿到神往已久的《山海经》时的兴奋和满足;有善良纯朴的长妈妈,有严谨治学的滕野先生,有耿直爱国而又倔强的范爱农。
先生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快乐温馨的童年画卷,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朝花夕拾”想必就是先生对童年繁华岁月倏然凋零的叹惋与无奈吧!
再读《朝花夕拾》,我恍然发觉,这份温情的背后,弥漫着黑暗的阴霾。猫的种种丑态,岂不正是浑浊世道上所谓“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五猖会前的强制背书,岂不正是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范爱农之死,岂不正是无数革命者悲惨结局的真实写照?
先生以“大鲁迅”的视角,回味“小鲁迅”的生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傲气与正气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无情地将黑暗现实的遮羞布刺得粉碎。温儒敏教授曾说:“《朝花夕拾》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的确,“朝花夕拾”更是先生暮年重拾儿时落花的深刻省思与批判!
细想之来,阅读《朝花夕拾》,就好像恍然见到一位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正倚着岁月的门槛,向来路张望。先生以手中的笔为明镜,直射社会,反射出封建礼教的黑暗与人民的麻木。《朝花夕拾》这面明镜,是充满深思的感悟,是政治与思想的杂交,是字里行间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与期盼,是一份对于祖国的热爱。因此,“鲁迅精神”的答案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夕拾朝花中。
“经典是你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朝花夕拾》就是这样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它是落花,是美好童年的追忆;它是明镜,是黑暗社会的写照。读《朝花夕拾》吧!我们定会在字里行间汲取成长的力量与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