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有感

初一 读后感 1359字
2020-08-04 13:05:50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合上书,我细细品味着这句话,感受着它带来的震撼。

故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4光年外的三体舰队朝地球奔袭而来,人类面临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以及人类为保证文明的延续而作出的一系列举动,践行生与死考验的斗争。《三体》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它描绘了一段冷酷而绚丽的悲剧。

在刘慈欣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丑恶、人性的弱点、道德的局限、生死的边缘。他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也展现了宇宙的浩瀚和冷酷。

翻开前篇,我看到一位柔弱的女性,她出生在文革时期,父亲在批斗的时候被打死,母亲在下乡的时候被歧视陷害。她厌恶地球,渴望三体人的到来。于是在红色发射站,她发射了引力波广播,公布了地球的坐标。为让人类解除苦难,她成立了“ETO”组织,等待三体人的来临。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看透了世间的险恶与丑陋,她早已对生活充满失望,对未来怀着绝望。因此她看不见真善美,惟有假恶丑。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疫情发生时,已84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顾病毒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奔向疫情重灾区——武汉,与奋战在第一线的医生和护士们共抗时艰。而今,他站在人类存亡的角度,游走于各个国家,愈是危险,他愈要在根本上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他说:“这是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然而,被誉为“疫情敲钟人”的李文亮医生,却与病毒奋战在最后一刻。还有坚守在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是这个时代美好的最佳诠释。

“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点缀得香花弥漫。”——冰心。人类有爱,才有五彩缤纷的世界。经历苦难居多的叶文洁,却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故事还在发生,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也激动起来。不知不觉中,已接近了尾声。

在《三体》三部曲第三部的结尾,末日战役发生的前夕。人类观测到来自三体舰队的探测器。它的外观像一颗水滴,一个女生说:“它真美,像一滴圣母的眼泪。”人类文明都把它视作三体世界的问候,全民洋溢在一片喜悦声中。殊不知,一刹那间,人类的舰队被这颗探测器毁于一旦,只剩下逃出去的蓝色空间号号和青铜时代号。“愚昧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我轻声念出了这句话。

这时人类想起了罗辑,收到了从数光年外的一颗恒星的信号。罗辑的黑暗森林打击理论成立了。罗辑是叶文洁的学生,他对人类社会做出的所有影响都源于叶文洁的理论。他最希望的,恰恰是当一个普通人。

然而,他却做不了一个普通人。智子锁死了人类的基础科学。正当三体人试图对地球展开第二轮攻击时,罗辑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居所,他要同三体人交涉。他义正辞严地回复三体人,如果不立即停止对地球的攻击,将按下按钮,引爆特殊放置的核弹。到那时,三体星系和太阳系的坐标将全部暴露。

这就是黑暗森林理论。人类的战舰已成了一片火海,可是面对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人类没有听天由命,没有杞人忧天,罗辑也没有放弃,没有沉沦。是什么让他们无所畏惧?是什么让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去斗争?是什么让他们在基础科学被智子锁死的情况下勇于开拓?又是什么让一个早已被社会遗忘的年轻人去钻研黑暗森林理论?

是为文明的生存,是为种族的延续,在紧急关头,愿意为人类文明牺牲自己生命的高贵品质,是时代发展所寄予科学家的神圣使命。这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召唤。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似乎追求物质却忽略了精神需求的我们,是否愿意为了美好和爱去履行使命?肯定,一定。是使命让奋战在疫情第一线,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勇往直前。上甘岭战役,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是为理想而战,为解放朝鲜人民而战,他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而美好。

追求爱与美好,是我们的使命。《三体》给了我宇宙的雏形,使更带给人们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