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最初读本书到这句话时,对于其中含义,我是懵懂无知的;直到这个暑假,我在一本书中认识了鲁滨逊……
鲁滨逊是“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但却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有一次,他驾船出海,遭遇了可怕的风暴,大船无法行驶,小艇也被掀翻了。幸运的是,他漂到了一座岛上。这座小岛与世隔绝,荒无人烟,满是杂草乱石。可鲁滨逊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他利用岛上和船做上的一切资源生存、发展:他造了一个木排,将船上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用走;用工具在岛上采集物资,做出架子、桌椅、瓦罐等东西;圈养野山羊;种植麦子……后来,他还从食人族手中救下了野人“星期五”。一天又一天过去,鲁滨逊凭借着智慧、坚韧和勤劳,在岛上生存了28年2个月19天后,终于得到获救的机会,回到了英国。
读完了鲁滨逊的故事,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流落到荒岛,我会有鲁滨逊的那份坚持和勇气去解决困难,创造生活吗?平时的我,洗个碗都能摔碎好几个碗碟,理所当然地逃脱家务;吃饭时只要没有自己喜欢的菜,就挑挑拣拣,难以下咽;学习上更是如此,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我就心生退意,只想着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现在想想,这些困难与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就是因为我害怕困难,不愿意直面困难,总想绕过去,才会一直被困难所牵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活,磨炼出鲁滨逊钢铁一般的意志;幸运的我,在这个短短的两个月的暑假,从一本书中,从一个人身上,开始懂得学会坚强。新的学期,迈入六年级的我,上学日的早晨再也不需要爸爸妈妈左一句右一句地催;在家开始学着扫地、洗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遇到难题,也不再手足无措,而是尝试着自己去解决……渐渐地,我觉得自己仿佛长出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这翅膀能带我越过高山,跨过长河,克服一切困难。
学会坚强,做生活的强者,用无畏的勇气摧毁挫折的大山;学会坚强,做生活的强者,用顽强的毅力点燃希望的明灯;学会坚强,做生活的强者,用不屈的精神叩开成功的大门!
教师点评:在读后感中,“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后思想的升华,本文阅读的是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基于对原作的深入了解,作者在概述小说内容时提炼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并在随后的“感”中紧紧扣住了一个核心——坚持和勇气,同时联系日常生活,将自己和鲁滨逊的行为进行一番对比,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提升的方向,也提炼出了“做生活的强者”这一感受点,可以看出作者是有着独特而深入的思考的,可谓是读后有感,收获满满,很不错!对书中内容的描述可以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也无需将细枝末节的内容都写下来,面面俱到反而很容易写成对整本书的评论,从小处着眼可能更适合作者现在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