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伟大发明,而文房四宝中的笔正是极其重要的发明之一。笔在生活中很常见,也是必不可缺的。如果没有笔,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笔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3万多年前,原始人用“结绳“记事,可是根本记不住是什么事,于是他们便想出了办法:他们开始用一些石头、焚烧过的树枝沾染动物的血液、植物里的汁液在洞穴的石壁或石板上记录事物,虽然简陋,但这便是最原始的“笔”了。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笔——“战国笔”。“战国笔”的笔毛由兔子毛制成,把笔杆的一端劈开一点,用丝线将笔毛固定住就可以了。“战国笔”还有许多名称,燕国叫“拂”,楚国叫“聿”。后来到了秦朝,笔的材料再次被改进,笔毛已可以用羊或鹿的毛发,用软硬不同的毛,让笔更加便于书写,而笔杆就将中间镂空,将笔毛放进去,这便是毛笔的“祖先”。
汉代,笔又和原来不一样了。那时,用竹子做笔杆,笔杆一头削尖,据推测,这很有可能为了便于插在头冠或头发之上,被文人用来当装饰。历经各个朝代,毛笔的装饰更讲究了,外形更加精致,笔杆与笔毛的材料也有了极大的变化,一些文人甚至会用玉石、瓷来做笔杆。
中国的笔一直在演变,而外国也是如此。
大约于公元1500多年前,埃及人便将芦苇杆制成笔使用,但是芦苇笔容易把纸戳破,十分不方便。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毛笔,所以一直为书写工具而苦恼。一直到公元600年左右,外国人才发明出了“鹅毛笔”,只要蘸上墨水就能用了。又过1000多年,根据鹅毛笔的原理发明了蘸水笔,笔尖还能替换,再后来,在蘸水笔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贮水笔”,不用再一直蘸墨水了,而是让墨水流入笔尖,更方便使用。然后继续改进。从贮水笔变成钢笔,再到现在的圆珠笔。
笔为我们的书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让人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