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题记
大大的天空下,一方小小的院场。
那是外婆做针线活儿的地方。
外婆是一名老裁缝。经常地,我就能看见她静静地坐在院场晦明变化的天空下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院场外有吆喝的小贩,有嘈杂的人群,还有飞驰而过的车流。不过,这一切好像都影响不到外婆。
外婆讲究“做事做到底”,绝不会将今日未完之事束之高阁,留至他日。因此,我常能看见外婆戴着那一副黑色的粗框眼镜,在院场里忙活,一坐就是一个钟头。年纪小小的我本来很是调皮,但在外婆家,看到外婆安安静静地在一旁工作,就一点也兴不起闹事的念头。
渐渐地,我学会静了下来。有时,搬个小板凳,在院场看外婆忙活儿。外婆也不排斥,好似没看到我一样,眼睛稍稍眯起,集中自己的精神,让手中的针线像活了一样地快速在布料上翻飞,让我时常想起在花丛边的蝴蝶在舞动。行云流水,轻车熟路,外婆这些动作已然重复过千百遍,在我看来依旧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吸引我,让我为之驻足。
在不疾不徐的缝补过程中,外婆的目光像是吸在了布料上,没有一刻移开。且等最后一针收尾之后,外婆仍然平静如秋水。放下针线,小心翼翼地将布料展平,抚摩上面密密的丝线,而后双手将其拿起,细细端详。有时,院场上的阳光会很识趣地洒下,映得布料隐隐金光,映得外婆的嘴角微微上扬。
只有在外婆身边,我才能静下心,让自己沉浸于一样事物当中。
“看外婆做事情看久了,你会情不自禁地学着她的样子,时时保持心静,不急不躁,也不中途放松懈怠。”这是妈妈曾经对我发出的感慨。
现在回想起来,大为赞同。从作业第一次不敷衍一次性写完开始,从帮妈妈择菜认真地一根一根择完开始,从一心一意精读一本名著开始,这种品质——或者说是生活态度——便逐渐地沉淀在我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学会了在这喧闹的环境中静下那颗浮躁易怒的心,在自己的小环境里认真做着自己的事。我明白了,真正的心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也许有一天,我也将带着这一生活态度,在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量地注入,并像外婆t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它始终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让它成为永远不变的一份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