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 状物 719字
2020-05-18 18:56:52

腊月23过小年,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家家会做一种特殊的糕点——糍粑。

在秀山人眼里,糍粑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糍粑的美味要靠优质的糯米与“正宗”的力道凝练而成。打糍粑选用煮好后的糯米,还需要两三个身强力壮的打手,打的力气越大,打出来的糍粑口感就越好。

在家乡随着一声吆喝声——“打糍粑喽!”村子里没事的人就跑去看热闹。两三个打手在院子里严阵以待,仿佛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战士。紧接着飘着一缕缕香气的糯米饭被抬出来倒进了一块凹凸型的大石块中。打手们见状,随即围在石块边上开始一挥一舞地操控着“武器”,打在了软绵绵的糯米饭上。边打边围着石块边走,像走马灯似的。没过多久,打手们就累的直“呼哧呼哧”豆大般的汗珠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他们的额头,还调皮地滚来滚去。可打手们毫不在意,继续挥舞着打在糯米饭上。终于待到时机成熟,打手们纷纷停止了挥舞,将打好的糯米饭做成糯米团子放进两块石板中。这下“吃瓜群众们”见状赶忙争先恐后地跳上去,在上面“狂魔乱舞”,一时间场面难以控制。等到吃瓜群众们踩得尽兴后,将木板掀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糯米团被压的“整容”了,成为了一块块糯米饼,最后被整齐地放进冰箱接受“寒冰”的洗礼。

糍粑的吃法很多,有煎的,有煮的,还有炒的……而我则喜欢煎的“吱吱”响的糍粑。将油放进锅中烧热后放进糍粑,让它在锅中不停地翩翩起舞。不久后,雪白的糍粑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让人不觉唾液三尺。出锅后的糍粑还会继续发出吱吱响,这时要是蘸上白糖掺合着吃,就是一个字“爽!”。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吃了一个还想吃两个三个……让人欲罢不能停休,满口流油,嘴里塞得鼓鼓的,细细品味,意犹未尽。

这种特殊的糕点——糍粑。在家乡是一种美食,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风俗!

教师点评: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也是家乡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而在本文中,小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家乡的风俗——打糍粑。打糍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精彩,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非常真实而生动,同时节奏明快,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然后便是将打好的糍粑变成一道美食,“雪白的糍粑换上了金黄色的衣裳”,让读者都忍不住好奇它的味道。结尾再次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但意犹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