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窗边的花盆已经没有植株了,棕褐色的土中却忽现出几抹深绿。定睛,是几片苔藓,它们长在土块的夹缝中。自拔掉被我活活渴死的虎皮兰,这里便只剩下它,现在一看,它绿得恰到好处,心中略有几分惊奇。
不禁联想到盆景,苔藓在此方面应用极为广泛。它给人清净纯洁、自然和谐之感,它不仅可以保持土浆湿润,维持山石、水土、树木的稳定性,还能有效掩饰山石盆景中的人工雕琢痕迹,更能赋予山石生命气息,增加观赏性。古人在山石盆景布景中,不但讲究
“疏竹青苔背景半斜”的比例之感,同时营造“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万金”这种动中有静的意境。
苔藓也有极强的生命力。英国的科研团队曾在南极洲的西格尼岛采集了岩心样品,在孵化器里对样品进行加热,并用光照射。出乎他们的意料,竟真有一种嫩绿的细小植株长了出来,它们是处于休眠状态被科学家唤醒的古代苔藓。可见它们生命的顽强。
苔藓虽然渺小,但它也能改变世界。苔藓是自然界中的“拾荒者”,它诞生于四亿年前登上陆地第一批植物。它分泌出来的特殊酸物质能加速石头的风化形成土壤,它们聚集形成的草垫可以保持水土,同时还能制造氧气,苔藓死后能化为肥沃的土壤,供其他植物汲取养分,开始陆地生命的纪元。
翻阅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不禁赞叹它的人气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看似是陋室生机盎然,实则为刘禹锡的不屈写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一首在唐宋诗词光辉掩盖下的平凡小诗,就如苔藓虽小而坚,突破环境的重重障碍,焕发出自己的光彩,这两句诗可谓是“以苔明志”。
苔藓,从深山老林到文人居所,一幢小屋,一方庭院,有了苔藓,便有了生机有了灵气。与花花草草相比,它并不引人注目,但谁也无法掩盖它的光彩,咫尺方寸之间,有了它,便令人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