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火车出了北京南站,一个身影便向我扑了过来。我被扑了一个趔趄,还没开始看清楚是谁,只听见一声欢叫传来——“大乖!”啊,是我的好朋友小豆在叫我!
我这才定睛打量起三年未见的小豆。她个子高了好多,褪去了儿时的圆润,下巴尖俏,脸型修长,透出落落大方的古典韵味。“大乖姐姐,几年没见你,感觉你的变化真大。”我“噗嗤”一笑,和小豆挽起手来。迄今,我依然记得四岁的我初遇三岁小豆时的模样。她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头顶着两条羊角辫,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忽闪着,拉着我的手奶声奶气地喊:“大乖姐姐好!”那时的小豆比我矮了整整一个头,我一把搂住她,愉快的认下了姐姐这个身份。
妈妈和小豆妈相识于豆蔻年华,同窗七年,是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毕业后两人各奔“南北”,小豆妈去了北京,成了一名二胡演奏家;妈妈则留在南京当大学老师。二十年过去了,两位文艺女青年摇身变成了孩儿妈,但是依然相互惦念,每年都要约时间见上一面。一些意外发生的事曾打乱他们的闺蜜游计划,但今年两人排除万难在北京再次相见。
我望着车窗外,天气格外好,上一次来,雾霾还有些严重,故宫也灰蒙蒙的。今天路过天安门广场,蓝天白云下的紫荆城气势恢宏,红墙绿瓦越发鲜亮,有种动人心魄的美。阿姨看出了我的惊讶,感慨到:“这几年,北京的雾霾和沙尘暴治理的很好,空气质量好了很多,城市也越来越美了。”我点点头,更仔细地欣赏着这份变化。
到了家里,阿姨拿出以前和妈妈的合照,相片里的两位花季少女牵着手站在校园里,笑容比身后的桂花还要甜。“这是我们当年一起开音乐会后留下的合影。当年练琴真的很苦,琴房冬天冷的像冰窖,夏天热的像蒸笼,每天至少练琴八小时,除了大年初一全年无休……”“是啊,当年的条件真是艰苦。现在好啦,琴房里都装上了空调,冬暖夏凉,不会长冻疮和生痱子咯。”妈妈端着热茶,抿上一口又接着说:“咱们学校现在可是焕然一新,可漂亮了,就跟公园似的,你真应该回去看看。”这对闺蜜翻着照片谈天论地,容光焕发,似乎穿越回了多年一起。
日月如梭,身边的一切都风起云涌的变化着。也许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坚定的友谊,在这对闺蜜的一颦一笑中怀绕,绝不会撼动一丝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