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缕炊烟四起,余音声声绕梁;一曲高山流水,寻尽难觅知音。古琴,它奏响的不仅是美妙的乐曲,更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传承。
古琴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名扬四海、已经成为历史的足迹。但它们对后代的影响至今留存。
传说在周代时有一部名琴,名曰号钟。此琴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古书中明确记载: 黄帝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号钟就是中央天帝黄帝弹奏清角时用的古琴乐器。
相传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后来号钟又阴阳差错传到齐恒公的手中,齐恒公是当代的明贤君主,通晓五音韵律,他收藏了许多价值不菲的古琴,但尤其珍爱这号钟。自己常常命身边的部下敲起牛角,自己则演奏起号钟与之相呼应。牛角屡声凄切,号钟旋律悲凉,使齐恒公两旁的侍者与在一旁观看的大臣们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除了号钟,在古时受百姓和群众们欢迎的的古琴就是绕梁了。
《列子·汤问》中记载,周朝时,一位叫韩娥的姑娘去秦国。路过雍门时,发现粮食和出发时所带的盘缠已经用完了。正当她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卖唱来换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她便独自一个人来到繁华的街头,用那凄婉的歌声来打动人们,他的声音动听极了,在空中回旋着。人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给她许多钱财。这位叫韩娥的姑娘离去三天后,人们仿佛还能听见她那悦耳的声音,那声音在家家户户的房梁上盘绕着。古琴能以绕梁为名,必定有着不菲的音色。这个故事也是成语余音绕梁的由来。
据说绕梁是楚国的一个农夫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庄王得到这件宝贝乐器之后,就完全沉浸在那演奏出的美妙的音色中了,由于过分沉迷这琴声,甚至七天不上朝处理国家大事。一位大臣见了,便去劝说他:“大王,曾经很是威风,为国家,为百姓们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可如今您得到了这绕梁乐器,便全然不顾天下大事了。想当年夏朝的国君夏桀因为沉迷于爱妃妹喜之色而招上了杀身之祸,纣王沉迷于靡靡之音而灭了国家山河。难道大王也想丢了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听后不由得沉思起来,最终为了国家和百姓。只能忍痛割爱,命令部下用铁锤砸烂了这绕梁。
除此之外,司马相如的绿绮与蔡邕的焦尾,也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古琴,它们最初的主人也因此流传至今,可谓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太古遗音,化声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