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背后

六年级 应用文 753字
2023-12-09 21:10:38

清月濯林,微风乍起,带来阵阵清香。爬满青苔的青石板发散着潮湿的气息,小屋内一点灯火轻轻摇曳,一到忙碌的身影,随着那点灯火而动……

全村的人都说老王的纸鸢好:骨架结实,颜色鲜明,价钱公道。而是每当阳光写满了斑驳的石板路时,我便攥进手中的零花钱,欢天喜地的跑去,却在小巷口畏缩不前——因为他脸上那道疤狰狞了他的面孔。风筝不多十遍被抢购一空,他似乎发现了缩在角落里小小的我,我被他招呼过去,慢慢的走向他,不敢看他,他却送给我了一只风筝,没要钱。

回到家里,我被父母训斥:“他每晚就拿着那盏小小的灯火制作纸鸢,每天都忙到深夜。他是全村唯一一位非遗纸鸢传承人,纸鸢的价格却很低。你怎么能占他便宜呢?”于是我便跑回他的小摊,把钱放在摊上,扭头就跑。天空上的云雾叇叆,径旁草木旁葳蕤,回来看看,他望着天空发呆,才发觉他也很善良。

渐渐熟识,我总爱到他家帮忙,他眼睛不好,总就着那盏小小的灯火看不清,总爱让我帮他拿这拿那,闲暇时,我就盯着他做的纸鸢,看他:摆架,扎捆,糊纸,上色。他做的很慢,也很用心,一个纸鸢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好。我疑惑的问他为什么不像城里商人一样进货——只要扎捆就好。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沉思良久,微笑不语,轻轻地摇了摇头……

有一次我偶然问起他脸上的那道疤,他笑着解释:“是一次扎捆时没扎好,被弹起的木条划伤了。哎,这把老骨头,不好用了……”

后来,当我到城里上学时,能回家的次数愈发少了,想见他也成了奢望。直到去年暑假,才与他再次碰面。他已年近耄耋,却依然每天坚持做五个纸鸢,我不觉得问他为什么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安享晚年。同样的那盏灯光下,老人想说的话似乎很多,凝噎了半响,只说了一句:“为了传承!”

匠人与匠心,在不变的岁月中流转千年,他们坚毅与细致,亦在白墙黛瓦间回荡,化作永恒的传承信念。

灯火背后,一道佝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