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写毛笔字?
画画?
都不是,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可爱的玩意:吐着舌头的小狗、大眼睛猫头鹰、张牙舞爪的小螃蟹、惊讶地瞪着眼的鸭梨王子……
没错,我的拿手好戏就是黏土制作。
黏土谁都会玩,小到三四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能玩,可要做得好,甚至成为一件艺术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仅要熟练制作黏土的工具,还要熟悉制作对象的造型结构。
我小时候就对黏土制作非常感兴趣,每当碰到街头面人制作,总是挪不来脚步,妈妈也从不催促我,我一看就可以看个把小时。
隔壁的泥塑叔叔也成了我的老师,我常常去他家串门,在他的指导下我制作出了一个个有趣的小小玩意儿,慢慢地大家就给了我“黏土刁”的称号。
玩黏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看着摆在我书桌上的简洁的台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突然,火石电光之间,我心生一计:用黏土装饰一下它不就行了吗?
怎么装饰呢?
一通搓、揉、压、划后,一只可爱的章鱼在深浅颜色交互的海水中朝着我笑呢!
妈妈回来后,看到我改装的台灯,惊叹地赞不绝口。
自从我给妹妹做了一套黏土玩具后,她和她的小伙伴们都特别喜欢,经常缠着我做这做那,我收获到小朋友们崇拜的目光,心里不由得挺得意的。
家里做馒头时,我的这个手艺也能发挥作用。
跟做黏土一样,我设计制作出各种可爱形状的馒头,配上爷爷弄的红豆馅,家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妹妹简直对我崇拜得五体投地。
最让我得意的是,班级的泥塑制作要参加学校的文化艺术节比赛,作品的主题是《十二生肖闯义乌》,我带领的团队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我制作的是调皮的小老鼠和神气的龙。
为了显示小老鼠的可爱,我把它的眼睛制作得大大的,眼珠子骨碌碌地直转,身上也不再是灰灰的毛发,而是随着造型配上色彩鲜艳的图案,有点剪纸上的意味。
听着大家的称赞,我心里美滋滋的。
闲暇时候,我经常拿出黏土,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或者萌萌的小玩意儿。
黏土制作,给我带来了快乐时光,还让我产生创作灵感,把自己的生活装饰得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