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慢慢爬上树梢,风轻拂枝桠,细碎的光影晃啊晃,月饼的酥香在小巷里游荡,桂花缀在枝头看满市花灯,看乡愁被溢出屏幕的温情融化。
儿时的中秋是经年不忘的念想,因为有奶奶,为那本平淡乏味的日子涂抹上亮丽的色彩。它柔软温和着来了,捂暖秋天的记忆。
节日最不能缺的便是月饼,家家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街巷弥漫着豆沙,五仁,蛋黄的味儿,每每到八月中旬,孩童们就开始舔着嘴幻想那层层起酥的口感。
中秋当日,家家把早已准备好的月饼解开绳带,如数家珍似的摆在锅中。掀开蒸盖的一瞬间,热气腾空,暖气氤氲,在鹅黄的灯光下,勾勒出中秋的节日气氛,空气中的因子在人们的笑颜间飘荡。
日子流水般的,来的匆匆,去的匆匆,离别也匆匆。
初到城里的我人生地不熟,曾一个人在深夜默默流泪,月亮却不解风情,弯弯的不得圆满,乡愁是风乍起,心如被吹皱的春水,一周一次的电话是唯一的盼头,熟悉的话语通过电话线传递,奶奶会嘘寒问暖,将冰冻的心一点点融化。
她怕打扰我,从来不轻易打视频,但每年的中秋总会催着我回家,给我看她为我做的好吃的,我笑着一一应下,她始终望着这天的到来,同时也成为了我心中的期盼。
回乡的那天,奶奶踱着小步子到村头迎接我。夜晚,大家托着一盘盘出炉的月饼,拿着几月前酿的桂花酒,归乡的人们在天台上举杯共饮,搭着肩膀谈天说地,说在大城市打拼何其艰难,说父母一天又一天的电话多么令人感怀,却也说着未来一切苦尽甘来中美好的美好。孩童们狼吞虎咽地抓着月饼往嘴里塞,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藤椅上微微晃动着身子,看着自己的后代们喝着酒傻笑,仿佛依旧是昔日的模样。
不一样的时代,同样的温情。
在故里的月下温一壶名为团圆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