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季最令我着迷的不是冰糕冷饮所带来的短暂清凉,不是漂流游泳所带来的高亢刺激,也不是依依柳树婷婷荷花所带来的视觉享受,而是热情的晚风,噤唱的蝉鸣,以及夏夜星空所带来的无限遐想。
每当傍晚,走出房门,便进入了夏夜的世界。这里最先迎接我的便是这夏风——张开双臂,感受它拂过我身上的每一个毛孔,竭力带走着我身上的潮气;它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与蝉鸣交织成自然的旋律,那是在为我演奏;它吹得星星光跳动,构成一片流动的星河,那是在为我闪烁。此时此刻我只有一个词来描述它——热情。李汉荣先生曾在《山中访友》中写道“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撞字用的好,描绘了风打在皮肤上的感受,体现着风的力量,但我觉得若改为“拥”字,会更耐人寻味。
说到蝉鸣,那是夏天特有的声音。风吹过,“知了知了”;下雨了,“知了知了”;果子掉落,“知了知了”;蚂蚁爬过“知了知了”;人们交谈,“知了知了”。蝉似乎对什么事物都有着无尽的好奇,它们细心观察这世界,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欢唱,这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对死亡的嘲讽,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不禁为他们演奏的神圣音乐所感动。
在城市中仰望夏季星空,映入眼帘的便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所描述的牛郎织女星,以及旁边被称为“鹊桥”的天津四,如此单调的星空是如何被赋予了这么神情的故事呢?如果原因仅仅是网上所说的那样“织女星周围的四颗星像织布机,牛郎星左右的两颗星像挑着两个孩子,银河横在中间形成阻隔,天津四连在中间成为鹊桥”,未免有些太单薄了,这更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悟,他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与希望,而星空只是他们表达情感共鸣的一种工具罢了,正因如此,单调的星空才被赋予了温情与色彩,并在一代代人心中产生共鸣,有人写下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求而不得的惆怅,有人抒发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悟,有人诉说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孤独与羡慕。
然而,这一切或许只是臆想,夏风不是要和我拥抱,它只是从我身边刮过;蝉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世界,“知了”只是它们求偶的欢叫;星星也只是无意地散落在星空,并不是有意组成了牛郎、织女、天河、鹊桥……但正是通过人们感性的想象,使这些平常的景象活了过来,被赋予了人的特征与情感,成为了某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与深情回忆。所以每当我们看到它们,或许便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并寻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