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错了,快停下!“我比你大,比你见识广,我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这种话语几乎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耳边,帮助我们排除那些“错误”的选择,直到前方只剩下一条“正确”的路。
当我们走到那条路上时,耳边又会响起--”这孩子真乖,孺子可教。”、“孩子长大了,会明确自己的方向了。”等话语。
那是一个六岁的稚嫩小童,他没有犹豫,用看似“错误”的刀法,变出了一颗形状规则的五角星。在切的时候,父亲急了,看到孩子并不是用大家普遍使用的方法去切苹果时,他赶忙喊停,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
为什么不能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呢?人们日复一日地工作、日复一日地笑,人们早已习惯自己的人生火车在同一条轨道上反复运作,来来往往,安逸舒适。其实轨道有千千万万条,沿有太多令人惊赞的风景,但人们只想在自己的舒适圈按套路、用公式去生活。年少的我们有许许多多新奇的想法—一“谁也在做一个看来傻傻的梦,谁的心事也是微微酸的。谁也在寻找某个小小的宇宙?
在某些时刻,我们的心田会萌发出一个又一个奇奇怪怪的想法,我们会想去做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每当这时,就会遭到“不可能,你不行”的制止和“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的嘲笑。
错误中是能开出花来的。看问题并不只有一种方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正确答案只有一种”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根深蒂固。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大步向前,指着天上的云朵幻想出成百上千种图画,敢用积木搭成各种各样说不出名字的形状……
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像翻新后,现场落下了两百多吨的废料。一个名叫斯坦克的人,毛遂自荐,主动向政府提出要承包清理。那个时候,群众们都在嘲笑他的方法错误且不合逻辑,他并没有犹豫。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并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进行选购。结果,那些本来无人问津、令人发指的垃圾,在无视他人言论的斯坦克手下化腐朽为奇迹。这不正是从“错误”中开出花来了吗?
在“错误”中开出花来,在“夜间“踏亮一方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