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草木生命的延续,而我莞尔,接过奶奶手中的大红灯笼,于是一粒传承的种子在我脚下生根发芽。
那时,窗外风声簌簌抖叶,院外梨花枝也跟着一同轻颤,世界像是被凝住的镜,却因这阵风泛起涟漪,于是我从困乏的学业里抽身,抬眸中无意望见檐下一团红火。
我恍然意识到年关将至,是奶奶坐在小木凳上,手上忙活着扎灯笼的时候了,此时也如此。我着无趣,正准备投入学习,奶奶却招手叫我过去,把着我的手,叫我帮她把竹架子撑直。我心里有些不太情愿,现在村里已经没人扎灯笼了,那外面买的又便宜又好,也不费时间,又为什么要费时间来扎这些灯笼呢,我嘴上便说:“我要学习呢。”,奶奶笑着摇头,用带着乡味的口音道:“这咋不是学习了?”,于是这会是我说不出话来了,“帮着点,就学着点,好歹是门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奶奶叹了口气,突然道:“外面都没灯笼了。”
我下意识想反驳:“哪里没有……”每家每户都有外面买的灯笼……我愣住了。
对啊,怎么越来越少人扎灯笼了呢。我在心中默默诘问,但无可否认的是科技和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省钱,省时间……一切都在以快节奏发展。可是像扎灯笼,它们这样许许多多的手艺,就应该被快节奏的社会淘汰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些手艺不该被埋没。我一不留神,手就被竹架上的一根竹刺扎了一下,我疼的嘶了一声,却没有放开把着竹架的手。奶奶劝我去处理一下,我摇头,道:“奶奶,我想跟您学扎灯笼,行么?”,奶奶浑浊的眼中涌出一丝光:“你真的愿意学吗,这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
我坚定的点点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我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即使是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很多流传许久的手艺和事物逐渐在大众视野里销声匿迹,但其实我们并不应该这样,无论手艺还是物件,它们都有被时代传承的意义,每个手艺传承的背后都有一批和奶奶一样的人,也许他们并不为人熟知,但却默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责任。
我接过奶奶手里的竹架子,一股暖流从心间涌起,似乎我也变成了一粒传承的种子,脚下,传承的种子生根发芽……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流畅,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