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载阳,仓庚悦鸣;秋日获稻,谷穗香袭。
风流云散,农人一俯身抬首间,便将青芽换了金麦。丰收之喜,在于陇间的盈盈穗禾,在于山中的古时歌谣,亦在于心头的自适安然。
清溪朝烟,绿野春耕,农趣尽在草木夕露之间。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一饭一食无需阿谀逢迎、仰人鼻息,远离尘嚣的此间田园才是心灵的栖息地。不苟合宵小,不为禄米折腰,于是几亩荒田,一把锄头,成了陶渊明面对乱世的选择。
果丰稻熟,禽肥酒香,青山日落后牧笛声声,不知指引着何处的农家归人。丰裕祥和的气氛,随着余晖在村中蔓延。暂歇于此的韦庄微微一笑,暂时忘却远方的战火,提笔写下这个秋风沉醉的傍晚。
烈日灼身,热浪袭人。脚踩大地而脊背如弓的农夫想要从自然处有所收获,就注定要接受自然的恶劣挑战,以无数次的忍耐与日复一日的耕耘换得一穗嘉禾。白居易见识过,所以他试图以文字记录下汗水滑落的痕迹;李绅观察了,所以他以诗文点醒享用珍馐之人。这颗颗粒粒的香米都是从农夫的无限艰辛中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丰饶的土地无言地哺育着中华儿女,传统的农业生活中沉淀出含蓄质朴的中国文化,沿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滋养成民族的根脉。在传统的农业生活中,范成大与陆游皆于丰收之际感怀淳朴的民风民俗,以诗词篇章留住历史记忆,守望乡土文化。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