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人的谆谆教导尽显劳动价值;“唯独在闲暇时方有幸福可言“智者的话语发人深省。”闲“与”劳“恰如车之两轮,若两者合成一股劲,方能推动发展的大船向日边扬帆。
闲是劳的补充和成全。倘若一味忙忙碌碌,昼夜不息,非但得不到物质与精神的富足,反而极易“惶惶如丧家犬”,在生活中一味的劳碌奔波相当于残害生命,精神萎靡不振相当于浪费人生。我们更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步,在闲暇的时光前驻足。和梭罗一起在瓦登尔湖畔驻足,深情凝视每一颗草木,在休养中沉淀心灵;和华罗庚一起,在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用手中的笔”翻耕“心田;与杜甫一同小酌,消除近日的疲惫。这不会享图安逸,蹉跎岁月,反而能让你更快的恢复精力,用闲暇时光去拥抱生活,给予自己涵养静气的智慧去生活,用娱乐妆点生活,用生命中的小确幸去修补生活的漏洞。
劳是闲的升华和意义体现。人类需要为生命赋予意义,为生活寻找价值,而一切意义与价值源泉都自劳动而涌。没有朝乾夕惕的艰苦劳动,何来东方大国屹立于世界的雄姿?没有科研工作者“愈是愈向前”的踔厉笃行,何来”天眼巡汉“、”祝融探火“?社会提倡劳动,并非将休闲“钉上耻辱柱”,而是呼吁每一位个体,成为开拓进取的”拓荒牛“,每一位都是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螺丝钉“。在劳动中赋予生命的意义,将劳动和一腔热血回报给社会。
所以,劳逸结合方显大智慧。劳,创造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闲,垫高自己厚度,尽显社会文明。将劳与闲相结合,奋斗与休息携手,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前进的不竭源泉。
反观当下,一些重劳轻闲、好逸恶劳的现象甚嚣尘上。或高举“007”“996”的口号,打出“工作第一”的杆杆,将劳动者物化为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或自居“佛系”“躺平”,只能在虚无的“真空”中蝇营狗苟。一个不知劳逸结合,劳闲皆重的人,必然是毫无生命力的行尸走肉;一个轻视休息、没有娱乐的社会的社会,必然迎来支离破碎,行将就木的未来。
于我辈青年,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要秉持着”劳逸结合“的态度。既不能“挑灯夜读”;亦不能”躺平摆烂“。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感受学习的乐趣,享受生活的智慧,方能事半功倍,用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于劳动中寻价值,于闲暇中养身心,我辈应让劳与逸携手,共同迈向无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