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但能开拓人的视野,增强人的道德与智慧,更是一面廉洁的明镜,照向人们的心灵。
假期时,我看了《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当看到“廉洁”两字时,我满脑子问号:廉洁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我问了妈妈,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廉洁就是不贪污受贿,有清白正直、两袖清风的品质。这不但是官员的本分,也是每个老百姓都应该具有的品格。”听了妈妈的话,我对那些有廉洁品质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学期,我在课本中读到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知道赞美的是石灰的正直清白;在课外阅读中,我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赞美莲花的高洁;“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赞美的是青松的品质。这些诗句告诉我们要做一身正气、洁身自好的人。
说到廉洁,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清廉的官员身上,把清官搬上书本和舞台,用以寄托百姓的心声,警示世人。翻开书籍,古今有廉洁品质的人,他们的高风亮节如清风沁入我们的心田。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刚正不阿的包拯,是家喻户晓的“青天大老爷”,他一生浩然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铁面无私;鲁迅,一生为国为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为祖国贡献余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周恩来,为建设祖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时刻想着人民,作为一位堂堂大国总理,死后留下的财产仅有七分钱,一生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再读廉洁书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把大部分工资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八元六角;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勤政为民、鞠躬尽瘁,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在历史长卷中,他们以英名流芳百世,在生命的草稿中,他们以清风为笔,阳光为墨,写下了这浩然正气的两个字——廉洁。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美德如一股清风沁透童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吧!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取材真实,文笔优美。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