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这星星点点的爱,竟汇成了繁星缀空的永恒。
——题记
它题材广泛,举凡宇宙人生,羁旅宴游,民生国计,边塞风云,春花秋月,岭云塞草,鸟兽虫鱼无一不可入诗;它的风格多姿多彩,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冷峻,高适、岑参的悲壮…不胜枚举,也不知是从何时爱上古诗词。若用樊锦诗奶奶的话来说,“慢慢地、慢慢地就爱上了啊。
我常将不喜欢背诗的原因推卸给了那日益减少的赞美声和所谓的长大,但心里却无比明白那是心中的懒惰。我将责任推给了学校的功课太多,但却无比清楚那是对诗歌的抛弃。我将借口推给了唐诗字数太少看不出我背诗的能力不错,但却知道这是对唐诗辱没。
年少的轻狂终是没能让我度过这诗歌的考验。我为了不再背诗竟偷偷将诗书藏在了书柜的最后面,将我诗书那美好的回忆也一并尘封了起来。那时的我想了想,觉得诗是苦的,直到,与诗为友。
到现在,我不敢说诗为何物,它也许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唯—寄托,也许是被贬官员心中那片豪情壮志,是遗落他乡的游子对故土的深深思念,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美景,是心暖,是明月,是忧愁,到现在为止我还依稀记得当时老师正在讲初春的情景。听到这时,我的手不知何时撑在了头下,脑海中也不知为何瞧见了在那广袤的草地上,时而有几个孩童拿着那似比人高的大风筝在草地间奔腾。
那时的骄阳收起了张狂的衣角,留下一抹云朵点缀着天空,自己却回家享受这难得的清闲。而就当我还在想象这初春的美景时,耳边却突然响起了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也许是因为这时嘴比脑子难得的快了一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便已说出湖堤杨柳醉春烟”,那时我的心中除了开心之外还隐约有一份对诗的愧疚和怀念。
那晚我躲在了被子里,画起了那些儿时的诗书,回想起了与母亲一同背诗的岁月在老槐树下你我铺毡对坐,我好似想起了你教我的第一个汉字,你教我的第一首诗。你拿着我的手,抱着我,而那本诗书静静躺在了怀里。我眼眶中的泪水终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但我却知道,这一次的眼泪是热的。次日我悄悄的比母亲早了一步到了那从前的大槐树下。母亲在远远的看着我,我在摇椅上望着母亲,母亲那嘴角的一抹微笑荡漾在了我的心里,把我对诗的所有厌恶都熨平了。
我对诗曾有过喜欢,有过厌恶,有过热爱。虽然我并不知道以后我是否会再次遇见对诗的岔路口,但我却并不因此而担心。
因为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诗歌都在陪我温暖前行,予我欢乐,陪我悲伤,赠我温暖,许我万里宏光,这便是所谓的知己吧。
愿到了这时可以诗香满地,花开满廊。古人的悲喜离愁,载于诗,喻于词。《红楼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诗词中所蕴含的风味,令人心神向往,不住探讨,又何处不令人动容呢?
诗词是爱,诗词是命,诗词是人间的四月天。
惟愿在一个初雨缠绵的夜,品一茗香茶,温一壶老酒,再将轻悄翻开惹人心醉千年的古诗词。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真实,语言生动,情感细腻。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文章结构尤其严密,这也让文章的论述在清晰有序的文字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