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应该坚守

六年级 议论文 784字
2020-05-28 12:42:21

道德,是人们行动的底线,遵循这一底线,便会感受到生命的温暖;而一旦越过了这一底线,便会陷入泥潭。

关爱儿童,收留被遗弃的儿童,这是每一个善良公民无私奉献的品质;关心老人,扶起跌倒的老人,这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天经地义的责任。然而,一起意外的火灾让善举变成了人们攻击的焦点,一起起搀扶之后遭受诬陷的事件,让一个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流下痛苦的眼泪。

袁厉害的行为,本来应该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她收养了那么多的弃婴,她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她的精神应该永远定格在道德的丰碑上。一次意外,她应该承担责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发生意外的根源是什么呢?如果有政府部门在做这件事情,如果政府能够帮助她改善救助的环境,善良的心又怎么会承担灾难来临时的无奈呢?正是因为有像她一样的人的善举,整个社会的灵魂才没有陷入道德泥潭。如果每个人都具有她的品质,那么面对赢弱老人痛苦的呻吟时,哪一个善良的公民能够袖手旁观呢?面对无助的孩子可怜的眼神时,哪一个善良的公民能够视而不见呢?给善良一个自由的空间,别再让社会尴尬,这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约翰生曾说: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是的,真正的美德应该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清洁剂,时时净化着我们思想的污垢。如果在我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心底都会有一种声音在轻轻地叩问:这样做好吗?会不会伤害别人?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更美好。而如果在每一次事故发生时,都主观地对善良提出质疑,就会让世界变得黯然。

作家冯雪峰说:“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用在该与不该的问题上做太多的思想斗争,只要我们面对弱者,就应该挺身而出,而不能瞻前顾后。虽然,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会承受一些挫折,遭受一些误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相信生活。贫困交加的杜甫,在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天下的寒士;范仲淹被贬苍凉之地,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这种高尚的情怀带给我们的不正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吗?

生活,最终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它会让我们在公平中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将引导我们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