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德,止至善

六年级 议论文 838字
2023-01-24 07:52:39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正是儒家传统的道义,也是当今社会所弘扬的价值理念。要想踏上《大学》之道,关键便在于修行“小我”,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努力使自己的道德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点亮自己的“心灯”,当所有人的心灯都发光发热,那么即便是苍山负雪,也能明烛天南!

鲁迅先生写道:“天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说罢,在要冻杀人的冬日,见一将要冻死的苦人,是去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普度众生,还是脱掉自己的棉袄去救这眼前的可怜人?在这样的冬日,就有位民警脱下了自己的棉衣,盖在了事故车主身上,以免过低的温度加重事故车主病情。这温暖的善举,便如同一盏橙黄的烛火,在凛冽的寒风中点燃生的希望。民警的这种行为,便称得上是“光明”的品德。

那何又谓“正大”呢?

一位“油条哥”的行为便可以说是“正大”的品德了。何出此言呢?这位“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这在“精明”的小商贩眼中,似乎实在有些“愚笨”了;但行商做生意,不就讲究一个“信”字么?这位“油条哥”之所以被称为“最帅油条哥”,便是因为他不投机取巧,正直做人,正直做事,“正其心”了。这心“正”了,形象不就自然“高大”起来了么?这不正是“正大”的品德?

明德,便是光明、正大的品德。这种品德绝不只是“圣人”所追求的,而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一位民警,一位油条哥,我们便能看见他们的“明德”,感受到他们的心灯所带来的温暖,那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岂不是太多太多?个人或许难以达到“至善”的境界,但若人人都能够“明明德”,这不正是一种“至善”的境界吗?

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每一个人的“明德”便恰似一颗明亮的星子,一颗两颗或许无甚在意,但当无数的星子齐绽光芒时,那该是多么璀璨夺目,震撼人心!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若举目所见皆是“明德”的星光点点,那么抬头所望,便是“至善”的壮阔云天!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流畅,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作者可以对思路再做梳理,借助一定的论述模式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