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历来是文人德身养性的技能,古琴因有着淡雅超脱,而使人淳和淡雅的心境。琴道更是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的追求。“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我认为,聆听琴道,修养自我,才能更好成就自己。
聆听琴道,有助于塑造我们的心志。听琴抚音,古琴的乐音在我们耳边回荡,不禁使人心旷神怡。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在山里悠然自得,度过这平静的一生,他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作为一代文人墨客,他亦是如此,琴棋书画,作诗吟赋,样样精通。看淡官场名利,静气修身,塑造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性格与心态。而身处新时代,肩负新责任的我们,也应该廉洁修身,淡泊名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聆听琴道,需要平心静气,严格要求自我。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要万木争春,就要严格要求自我。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凡是外出旅行都用马和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要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情况,若有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打开书核对校正它。停下来思考,平心静气,搞清楚再走,这种情怀不是很适合我们吗?严格要求自己,聆听琴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新青年,就应该有心平气和的常态,努力学习,严于律已,从而更好地成就自己。
聆听琴道,应该回归宁静,修身养性,成就更好地自己。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礼仪之邦,无论是庄子,孔子,孟子,还是范仲淹,修身都贯穿他们。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道自明。古人教给我们的是让我们回归宁静,修身养性。不要因为一叠强取豪夺的钞票,而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要有济世天下苍生的情怀,也要有安居乐业,淡泊名利的真实,唯有回归宁静,踏实做事,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今你我立于历史节点,思接春秋,视通沙海,必有琴音做伴;民族之复兴,曙光近在眼前。聆听琴道,修养身性,成就自我,凝复兴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