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挫折,战胜自己

初三 议论文 1720字
2020-05-11 19:35: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不可以总想着荣华富贵,人生中总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应当勇于去战胜它,而战胜了困难,也就是战胜了自己。

——题记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被称为胜利者。”人生如一条长河,平坦的河道只能突出它的平静,只有经历了峰回路转,与巨石碰撞,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它的美丽。

历史中正是因为有些人接受不了挫折的痛苦,才会落了个悲惨的结局。当阵阵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时,像蚀人心魂的魔音一般折磨着项羽的耳鼓,无情的眼泪冲垮了他的伟岸,逼得洒泪与自己心爱的虞姬诀别,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赫赫战功成为了一片空白时,携手夕阳下,汉书传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也随风逝去,无奈,项羽只能借一句“无颜以对江东父老。”痛苦地终结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在一次鸿门宴上,他本来是有绝佳的机会刺杀刘邦的,但是他优柔寡断,又反复延误,最终纵虎归山放走了刘邦,为以后埋下了无限的祸患,又有一次,因为项羽的仁义之说而再次放走了处于劣境的对手,并封刘邦为汉王,引兵东归彭城,刘邦的队伍也因此壮大起来,到了这时,项羽才开始后悔,如果当时的他没有犹豫,不假思索地杀掉了刘邦,还会落了个如此的结局吗?又或者他登上了前来救援的船只,再去别处打拼,他日东山再起,也有机会挽回,但他却选择了自刎,这也才有了之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也难怪李清照要提诗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刘备在失去了兄弟之后,痛苦万分,在失意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贸然出兵伐吴,但当诸葛亮知晓此事之后,为时已晚,刘备大败孙权,使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最终落了个“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屈原投江”这一典故,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了吧?没错,它讲述的是屈原因为国家走向灭亡,而跳江自尽的故事,但他却不知道,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更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此看来,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不应该在痛苦失意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应该长期的颓废不振而迷失了眼前的方向,还需尽量地与苦难斗争,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获得成长。当我们遇到它时,不要把它当做人生中的一大障碍,而应该把它看作人生中的垫脚石,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个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不仅是一个成长的捷径,更是你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司马迁便是如此,在他因为“李陵之祸”而备受屈辱时,选择了留下来,在当时名声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做出抉择的——生,再也没有颜面对待大众;死,却又愧对于逝世的祖先。在他做好准备与世长辞的时候,突然间竟想到了刘备、吕不韦等人,司马迁也因此从他们身上看透了生命的价值,觉得自己不能白白死去,便选择了活下来。之后的他又耗尽毕生精力撰写了一部《史记》,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作,新中国的圣人鲁迅曾这样评价:“这简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一生是光辉的,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在于:他给世界留下了智慧,更在于它突破了自我,改写了自己的一生。

此等例子,不胜枚举。但我们可以知道逆境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突显你的才干,使你变得更加强大。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说得好:“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也能把痛苦消灭。”鲁迅也说:“人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痛苦。”

我们中国从不缺少英雄盖世,而是缺少能够直面面对困难的人,人生如戏的感觉也许并不好受,但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它不仅是一个困难,更是一种考验。曾经有一个人说过:“每个人都要受到最沉重的打击,他来自生活。要想不被残酷的现实打倒,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去,就要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在任何情况下以最乐观的心与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生活。当你以这种方式从困境中走出时,你可以自豪的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群中的一员。’没错,谁说一定要拥有实质性的东西才算成功?我们或许并不是富有的,但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精神最富裕的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少的人群。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很少,能面对它并战胜它的人更少。”环境只不过是外界因素,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还是志存高远,如果你具备了,那么即使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会以最热烈的心与最强烈的信念去面对它,从而获得成功,这类人就像是花中君子——“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梁启超说:“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最高之学校。”费·培根也说:“幸运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困难确实是一笔财富,但你要把它当做人生中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以最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好好把握机会,突破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更加强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