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誉抄着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明晃晃的烛光照耀着三尺讲台,一只飞蛾扑向炙热的白炽灯,同那倾泻而下的粉笔尘埃一样,轻盈渺小而又义无反顾。
老先生身着一身素衣,黑布鞋也是三年前的样式,不到花甲之年却长满了白发。不变的是,他依旧光亮祥和的目光,对待学生的真心和身为一名老党员的严谨。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老先生只身一人倚靠在窗前,看着满教室小山般高的书本却空无一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沉寂在时空里,回荡在耳边。都说人到中年会愈发多愁善感,擅长回忆往昔。可老先生从不服老,他只是想念那群即将毕业的孩子,想念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想念大家拧成一股绳,为目标拼命的日子。
这次,他没有流泪,而是扬起自豪的笑容,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们将带着他的精神,他的风骨奔向更好的未来,原来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班级也会成为年级第一。
盛夏已过,老先生又送走了一届高三,他和我们一个个拥抱,纤瘦的身躯却坚定地走向每一一个人。
海人以传承精神,以担当宇宙,是他的初心。
又是一年春,山上的桃树开始结了花苞,我伫立在阳光下,边回忆着学生时代的光影,一边憧憬着未来。原来,老先生所教的远不止是书本上的那些。
三点一线的生活是教师的日常,每天准时到岗却是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待学生如至亲般的关怀是你给我们的温暖,遇到大小事都坚守初心是你教会我们的骨气与坚韧。
你常说人生是一本大书,生活河流汹涌澎湃,精神风骨无疑是最坚实的船,无论身在何方,拥有了坚韧之气魄,便可亭亭而立,独立于世间。
我常常不解,不知你为何花白了头,不知那所谓的风骨象征着什么。直到我再一次翻开旧时光的相册,你为我们每一次的加油和呐喊, 编写成诗句的班训班规,日历上字迹斑驳的每一页,抽屉里存放得满满的水果饼干。这一刻,我读懂了,我读懂了生活的诗篇,明白了书本上的那句“风骨犹存”。
我们读更多的书,是为了有一天能去更远的地方,有着更坚韧的心,去走更长的路。在快节奏时代的今天,泥沙俱下,附骨之疽,消磨心志,唯有风骨犹存,可抵世俗。
我看不清那些世俗的灯红酒绿,可我看懂了你的一身素衣,轻物质而重精神的文人风骨。
屈原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人风骨;嵇康有竹林放歌,不慕权贵的生命坚守;烛之武有大局为重,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英勇气魄。
古有此文人风骨,而今易然。
风骨是此志不懈的坚持与贞操,是心有所向,不曾易改的坚毅与果敢,是读了圣贤书后更加丰盈的内心与灵魂。
山头的桃李已满园,您教会我们铮铮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