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孩提时,我就生活于诗词中了。那时候,当我偷懒懈怠时,妈妈会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我浪费粮食,妈妈会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看见梅花独自盛开,妈妈会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让我今后的生活处处有诗词的点缀。
步入小学,便不再是妈妈吟唱给我听了,而是自己诵读,自己品味。我与诗歌携手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一起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起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春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诗词让四季有了诗意,有了韵味,让我不踏出家门,便上尽四季风光。
诗词让我有了与名家交谈,与诗人对话的机会。“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诗词让我领会了李煜那份孤寂之心,落寞之人,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领会了他那份千古悲怆的苍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词让我感受到了林则徐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满腔赤诚,誓死卫国的坚定信念。“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诗词让我与陶渊明感同身受,感叹韶光易逝,物转星移……诗词更让我明白,诗人,词人,文人墨客并不是所谓书呆子,他们并非无病呻吟,诗词是文人情感最自然的流露。
升入高年级,诗词与我来说就不只是欣赏、品读那么简单了,它似乎真正融入了我的生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一次一次破灭时,我不向命运妥协,不向困难折腰,依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目光触及海上日落此等和谐、宁静致远的景色,我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挫折与困难纷至沓来,当流言蜚语接踵而至,我傲然放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诗意生活从不只是说说而已。
这一首首诗歌,斑斓的是一个民族的千年文化,沉淀的是刻骨铭心的不朽的深情。在那个战乱不停、民不聊生的年代,那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词人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洒在酒中,溶进词里,含于诗中。
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是一片灿烂的星空,而诗词恰似漫天星河中最璀璨的明珠。诗词,让我的生活飘荡着诗情画意,我尤爱诗词,它,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