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眷顾了你的双手;美丽,因你而绽放。” ——题记
黎明破晓,清晨将至。街道上出现了一群身着橘衣的人。他们用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造就了城市的美丽。
从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开始就流行起了所谓的“残缺之美”。可扪心自问,残缺真的美吗?有哪个人会在流星下许愿“让我变成残废吧”?我深深地痛恨身边的残缺,更痛恨那些矫情之人张口闭口说的“残缺之美”。但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我错了。
阳光在树叶间跳跃,小草随风摆动,那天,我眺望窗外的远方,又差点目睹了一场命案: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道。或许因为太专注,没有注意到远方奔驰来的汽车。眼看汽车就距在直尺了,一位走来的叔叔提醒了一下她,才制止了这场命案的发生。如果没人提醒她,会不会因此而消失一个美丽的生命呢。
那一秒,是惊恐,还是欢喜呢。
我很想问那位开车的司机:您真希望一个鲜艳的生命消失在你的手中吗。如果没有那位叔叔,您会想到自己今后的日子会在哪里度过吗?
他们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即使不及奋战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之重则。但无论严寒酷暑,雷雨交加,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温柔
如你,骄傲如你,坚强亦如你。即使被人嫌弃,但他们的付出又有多少个人目睹呢?
“美丽”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是仅留于表面,还是深入内心呢?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是诠释人心的象征。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世界上没有不残缺的美丽,李商隐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枯荷是残缺的,可这残缺之美能向我们倾诉生命中的风风雨雨,何不快哉?虽然这句诗本身就是一个“残缺”,但我不慌着去寻根问底了——生活中处处是“枯荷”,只有“留得枯荷”,“听雨声”才会别有意韵。
我内心的美丽,因你的付出而绽放。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 ——后记
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