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我不在迷茫

六年级 议论文 936字
2021-05-29 17:49:52

人们可以借助阅读与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可以借助风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一样。当我们展卷阅读的时刻,我们的肉体也许的确仍然局限于有限的时间与间之中,然而我们的精神却往往超越了这些微小的局限与束缚,而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不可剥夺的永恒。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良师益友。我们的行为模式与思考方式,在许多的时刻之中都在接受着来源于书籍与知识的影响。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总之,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同时,一个缺乏阅读、缺乏知识的人,不论他拥有怎样的才能与天赋,都必定无疑是愚昧的。而在这个世间,实际上,只存在有一种美德,那就是知识;同时,也只存在有一种邪恶,那就是无知。

来源于书籍之中的知识,不仅仅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同时还决定着我们的善恶。因为一切作恶的人,必定是对于善与恶的知识感到蒙昧的人。他们之所以行恶,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够明白,善良的行为在终极的意义上总是要优越于邪恶的行为。毕竟,善行是一个人的自我升华,而恶行则是一个人的自我毁灭。“善良即是对善良者最大的奖赏,邪恶则是对邪恶最大的惩罚。”一个对于善恶拥有着充分知识的人,只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与思考,便不会作恶。因为他们首先便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人类的本性趋向于相互合作,而非相互孤立。善行虽然有可能不符合现实功利的考量,但是却是与人类的本性相符合的。同时,虽然从实用的价值考虑,恶行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实际利益。然而,以孤立与分裂为根本与基础的恶行,在最开始便是与人类的本性相背离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知识促使人去行善,而无知则导致人去作恶。当然,不完全的知识实际上同样也是无知的一种,甚至是更为可怕的无知。这或许便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具有卓越才能与丰富知识的人同样也会去作恶了。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之中包含着无知,因而这样的人终归也是无知的。我一直相信,知识即美德,这是一则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一切的知识都关着世界的整体,而世界的整体必然是趋向于善良的。而人类之所以去作恶,仅仅只是由于缺乏对于世界最基本的知识的缘故。

因此,我们必需要依靠书籍、依靠阅读来增进我们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正所谓“通过阅读,我获得了一种生命的宽广愉悦感,我凝视着一片广衮开阔的空间,虽然我实际上从未到过那些地方。”一个人,可以借助阅读而增进对于生命的体悟,而这种体悟增进的最终结果,也必然地将会增进与激发那存在于每一个人心间的正义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