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个普通的字眼,它如美酒,又似温泉。让我永远也摸不透。
当我与拼音交上朋友时,我便整天缠着爸爸给我买《唐诗》。每当我走进这诗的天堂,我便久久不愿离开,欣赏一章又一章。直到睡觉——被妈妈惊天动地的“狮吼功”所折服,和诗说“Byebye”,可那诗中的一词一句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回味着,回味着……
诗,不仅读上去朗朗上口,有押韵,而且词性相当。唐朝诗人杜甫《登高》,瞧,诗的每一句的最后一字“回”“来”“台”“杯”,它们的韵母分别是“ui”“ai”“ai”“ei”,在古代韵律之中,“ui”的全看是“uei”,即用作押韵部分是“ei”,这正是全诗押韵的重要体现。看,“风急天高”对“渚清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这诗竟全词相对,怪不得让人越读越有味,一下子便悟出诗人悲伤之感!
那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之中。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这普普通通的“绿”一字,表面上是指春风染绿了世界,让大地充满生机。它的意义仅止于此吗?不!那年,王安石要去当学士,离开了家乡。这天王安石乘船来到了瓜州,望着天上的明月,他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多么想长出一双翅膀飞回家乡啊,对家人的牵挂让他一夜未眠,他走出船舱,只见长江旁边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想起年迈的父母王安石流下眼泪,望着碧绿一片的美景,他自我安慰写下了《泊船瓜洲》,所以,这绿一字还隐藏着诗人的孤独的心情。啊!这短短的28字,竟如此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王安石的思乡之情,诗真奇妙!
直到现在,诗的魅力,仍然让我完全沉迷于它。它不停地“引诱”着我,让我在诗中长大,在诗中看到知识的海洋!奇妙的诗,我要与你“一路同行”!